收心转向,埋首吴文化走读

2023-01-23  本文已影响0人  一苇杭之03

一个多月疫情历险,所有志愿活动和苏州走读暂停,我把全部时光都投入了古诗词背诵,成绩不菲,但是现在必须暂停了,因为走读又要开始了。

今天只背了一百来首诗,强迫自己停下,开始读书背课,但是一时之间无从抓手,千头万绪,也不知从何处开始。

先把御窑金砖博物馆的材料复习一遍,又学习了一会儿苏州年俗,还读了一遍梁淮山老师新鲜出炉的《南浩街走读》讲稿,感觉什么都没深入。

最主要还是静不下心来。

苏州街巷走读真是蛮有意思的,无数次经过而熟视无睹的地方,细究都有故事。

比如金门。

金门,苏州人俗称“新阊门”,以示与老阊门之别。苏州建城伊始并无此门,直至民国才建。金门的建筑形式为仿罗马式,券洞门用花岗岩和城砖砌筑。上有城垛。三个洞门,中间为车道门,宽7.3米,两侧小洞门,左右对称,为人行门,均宽2.5米。

金门建于1929年,当时苏州工务局倡议,为了沟通城内西面马路与城外的交通,决定开辟金门。1931年元旦建成,1月6日举行元旦典礼。城门拱门上“金门”二字为民国时期吴县县长王引才(字纳善,上海南翔人)所书。

为何称作金门,有三种说法:

1. 古有金阊亭,在现在的金门、阊门之间,故名金门

2. 金门向西,遥对金山而得名,有金山石、金山路

3. 新辟金门,含集聚财富之意。五行中金位于西(木属东 火属南 金属西 水属北 土属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