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拼西凑一家人+奶奶01
我的奶奶生于安徽合肥乡下的一个村庄,一辈子以土地为生,与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民并没有多少区别,没有做过什么能够写入历史的事迹,现在已经九十岁的高龄,可能在百年之后并没有多少人还能记起来。
但是对于我和我们家人来说,没有奶奶也就没有我们一家,我希望当我有了子子孙孙,他们还能知道有这样一位太太。。。奶奶,还能了解她的一些故事。
奶奶的生平
奶奶出生于一九二七年,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改革开放、跨入了千禧年。
奶奶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不知是否有兄弟姐妹,但据我所知奶奶小时候就只有一个人,倒是有几个堂弟堂妹。
奶奶从小帮地主家干过活,和我爷爷是二婚,前夫在奶奶年轻时就生病去世了。
奶奶曾经孕育过两个女儿,也是由于生病在十几岁时就不在了。后来从别人那抱养了我的父亲,从一个货郎担手里又抱养了我妈。
奶奶的样貌
奶奶的个头中等,身材偏瘦,骨架并不是那种娇小型,却是属于农民们说的能干活型,好生养型。
奶奶面部有个明显的特征是,两个眉峰中间有个肉痣,记得小时候特别明显。
我和奶奶相差正正好六十岁,从我记事起,奶奶就已经步入老年。
奶奶年轻时的照片只有一张爷爷奶奶的黑白结婚二寸照,几十年过去了,照片也已模糊,不过我记得和我记得的年轻样貌没有多大差别,唯有之前脸上没有皱纹,不见银发,眼睛还是大大的,没有凹陷。
在我记事的时候,有一天村中来了个流浪画像的,就给爷爷奶奶各自画了个画像,当时没有塑封技术,那时候就在照片底下垫了张纸,上面用玻璃给盖起来保护着。其实我一直认为那张画像画的并不好,虽然画的看起来奶奶变年轻了许多,但是与实际样貌差了许多。
奶奶真正有保留下来的照片是在我弟一周岁的时候,那时候有个叔叔骑了三四个小时的自行车到我家来参加我弟的周岁宴,特地带了一个彩色照相机,自此我们家有了第一张全家福——爷爷奶奶坐在长板凳上,奶奶抱着我,爷爷抱着弟弟,爸爸妈妈站在板凳后面,背景就是我们家的小池塘和菜园。
现在奶奶已九十高龄,常年种地导致时常都是弯着腰,头发掉落了许多,一头白发中夹杂了几根黑发,眼部凹陷的更厉害,眉头皱也更深了。前年做了白内障手术,眼睛终于可以看清,远处的事物看的比我还清楚了,不过老花眼是没法治了。
耳朵从很早之前就不太好使,和奶奶说话一定要大声,但是又不能太大声,声音小她听不见,但是声音太大,她又不高兴,以为你在对她发火。偶尔回去,奶奶总会给我说腿又肿了,腰也疼,关键年龄这么大天天还是要到天地里干活,尤其是家里的菜园,没事就在菜园里面拔草。
从去年开始奶奶患上了老年痴呆,现在谁都不认识,脑袋里只剩下她的菜园子和家里的物什。看到我妈去菜园子,就大喊“谁来偷我们家菜了”。
奶奶赚钱记
奶奶时常和我们讲起她小时候的故事,在奶奶十几岁的时候就在帮地主家干活,那时候很多和奶奶一样的小孩基本是吃不饱的,不过奶奶从小机灵,被分到带地主家小孩,每次要给小孩喂饭,那时候稀饭居多,奶奶就喂一口小孩,自己喝一口,这倒是算是额外收获了。
不过只要到芒种时节尤其是插秧收稻子,还是要到农田里干活,那时候有专门“看管”人员,靠着地主的“宠爱”,对于那些干活不积极、慢腾腾的雇农从来不客气,手拿鞭子说打就打的,没能完成分配任务的基本就没饭吃了。庆幸的是奶奶干活麻利,从来都是领先完成,倒是没有受多少皮肉之苦。
等到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那时候已经有了我爸,也就是7、8岁的小孩。
当时家里没有可以说是一贫如洗,冬天家里也没有农活,奶奶就带了两个袋子出门“讨饭”了。
奶奶听说南方受灾不严重,于是走往南方,除了别人家给的米,经常遇到饭点的时候,大都给米饭,奶奶吃饱后剩余的米饭都装到一个袋子里,在有太阳的地方给晒干了,再装到干袋子里。
除了米和饭之外,由于奶奶手艺好,缝缝补补的事情都会,经常在市集上会遇到大户人家衣服破了、被子破了,奶奶就会给他们缝缝补补赚点钱。
那一年奶奶在讨饭的路上过得年,过年的时候很多“赌场”,那里的人都很客气,奶奶每次遇到这样的地方都能讨到不少钱。
等到过完年奶奶带着两大袋米饭以及不少零钱回家来了。
回来后才知道过年的时候我爷爷就煮了稀饭和我爸在家吃,当即对着爷爷发了通火,记得奶奶每次说到她的战绩都露出欣慰的笑脸。
记得小时候也一样,每次开春是一年中伙食最差的时候,不过那一年的春天爷爷奶奶不用再为每米下锅而烦恼了。
上面两个都是从奶奶、爷爷和爸爸口中听到的故事。
我所知道的是在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冬天家里没农活了,奶奶天天一根扁担挑着麻花、馓子还有一些小孩子玩的玩意到处叫卖。
那时候爸爸妈妈负责在家做麻花和馓子,爷爷负责坐在烧火等打杂的活。每天放学回去都能看到爸爸妈妈做了好多未炸的麻花,晚上油炸好后,第二天由奶奶挑着担子出去卖。
记得有一次奶奶去了我在的小学,那时候特别开心自豪,对着同学说这是我奶奶。再后来由于奶奶年纪大,就开始负责“看家”了,出门赚钱就成为爸爸妈妈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