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写作•遇见综艺咖谈写作

《奇葩说》教我怎么写作

2018-10-31  本文已影响158人  舒文君

巴金说过一句话,我写作是因为我有感情。我看了之后,不太理解,但是看了一期《奇葩说》我get到了这句话的意义。

1.今天就来聊聊感情这个词。

最近在追《奇葩说》,它之所以打动我,是因为它能带给我开心和快乐。

但是在看了节目以后,能学到一些东西,当然更开心了。

我也没有打算写关于《奇葩说》的文章。最新一季我是从头开始看的。对于《奇葩说》的赛制我也是挺感兴趣的。

看了前面两期就有很多辩题,其实这些辩题就可以写很多文章了。但是我选择了最打动我,感动我的地方。

经过前两期的比赛,奇葩30强已经诞生了。第三期六位奇葩争选四位队长。他们分成两组来辩论。

一组是颜如晶,傅首尔,沈玉林。另一组是杨奇涵,庞颖,熊浩。

看过节目的人都应该知道,第一组是有两位老奇葩,还有一位综艺大咖。而第二组是清华,耶鲁,哈佛高材生。

他们的辩题是爸爸一周没有陪伴孩子12小时,就取消爸爸称号,应不应该?

乍一看第二组反方很强,第一组正方有点弱,但是辩论之后,第一组以绝对优势胜出了。

那么为什么高材生会输?

第一,傅首尔他们这组,有两位都是当过家长的,从亲身经历来谈这件事情,更有优势。

沈玉林讲了他帮孩子打蟑螂的故事,孩子问他,蟑螂没有爸爸吗?这不仅触动他,也触动很多人。

傅首尔因为是母亲,对于爱人没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最后却赢得孩子的心,很是气愤。

颜如晶讲了陪伴不是连续剧,可以补回来。

第二,傅首尔他们这组,从实际出发,讲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更容易打动人心。

高材生这一边,陷在理论里出不来,一直在推理,观众都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说实话,我也没听懂。

最后是什么赢了观众的心呢?是充沛感情,是感同身受,是通俗易懂,生活化,这些东西你只要运用好,你肯定会赢得很多支持。

高晓松最后点评就是,不是他们的观点有多好,而是感情战胜了逻辑。

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去看看。

借这次事情,我说说写作这回事。

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写一篇文章也好,小说也好,打动人的永远是感情。

文字也是有温度的。一篇文章之所以有很多人喜欢,一定是触到你内心的点了,这样才会产生认同感,才会把自己带入进去,从而让你热泪盈眶。

巴金曾说过,“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感情。今天回顾过去说不到什么失败,也谈不到什么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作家想要打动读者的心,就是要把心交给读者。巴金就是这样一位与读者“交心”的作家,他曾说,“每一本书、每一篇作品,就是一次答案。古今往来有数不清的作家,读不完的作品,尽管生活环境各异,思想信仰不同,对人对事的看法不一样,但是所有真诚的作家都向读者交出自己的心。”

我当时不太能理解这段话,看了《奇葩说》的这期节目,对于感情这个词有更深的印象。我更能理解巴金的这段话了。

2.看《奇葩说》教你怎么写一篇文章?

看《奇葩说》你会知道,它里面已经给定好题目了,你只要站在一方阐述你的观点就ok,例如,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等等,把你想说的都一一列出来,然后说出来。

那么写一篇文章呢,也是同样的道理。差别在哪里,你要自己选题立意,然后后面都一样你要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

写一篇文章需要几步呢?

第一步,选题,立意,摆出你的观点和态度。

第二步,不管是举例说明,还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还是名人名言都ok的。

第三步,就是总结,综上所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看了《奇葩说》我在想,他们能拿到一个题目辩论跟写文章很很多的相同之处。你可以看看那些辨的很好人,他是很有条理和逻辑的,这些对写文也是很有帮助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