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齐帆齐28天写作成长营

齐帆齐微课: 读《自驱型成长》有感

2021-01-14  本文已影响0人  妈妈能量加油站

《自驱型成长》,一听书名就大致能明白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本书主要通过大量的案例,讲述了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本书是由两位作者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和奈德·约翰逊共同完成。两位作者分别是美国知名的心理学家,儿童及青少年研究者。

谈到如何有意识培养孩子的自驱力,有些家长可能会质疑,孩子懂什么?价值观都不成熟,你让他要自觉?可能吗?也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孩子还那么小,我也试着让他学会管理自己,可他总是做不好,怎么办?

本书正好纠正了这些想法和观点。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内驱力不是说什么都不管,或者什么都干预。而是家长要从背后远远的带领孩子,引导孩子,给孩子也给自己足够的耐心。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棵小树苗不可能因为你今天施了世界上最优质的肥料,明天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我们每一个人,甚至世间任何东西的成长都需要时间,甚至是反复的修正才能最终完满。

书中提出一个问题: 你觉得自律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

绝大部分家长都坚持要一手操办孩子的各种大小事务。小到今天吃什么,到几点开始写作业,先写语文还是数学,再到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再甚至连读哪所大学,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家长都要说了算。孩子在面对关乎自己人生选择时,没有或者不够有自主权,各种想法都会被父母贴上考虑不周,想得太简单的标签。这不仅仅会让孩子面对父母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还会让孩子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感,一次次的否定会一点点的摧毁孩子的自信。最终演变成几种结局:

(1)孩子变得自暴自弃。我就是不够好,改不了了,我做的任何决定都是错的,我不想再争取任何东西了,不然又会痛苦。

(2)孩子变得更加叛逆。凭什么你是对的我是错的,凭什么我的任何大事小事你都要插手,而你却可以决定你的事?我就不听你的,让你也体会下总被人强迫是什么感受!

(3)孩子变得口是心非。为了更好的适应来自家长的压力,同时内心又不愿屈服,于是孩子变得两面三刀。当着家长做一套,背着家长做一套。直到某一天,家长得到一个一鸣惊人的消息,又痛哭大骂。

相信不论以上那一种孩子,都不是父母想要的。那么为人父母,我们是否先需要审视自己呢?知道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是真正有正面效果的,是能够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身体力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和健康的价值观,在这些价值观的帮助下让学习和生活更容易获得成功。

所以,作为家长,与其痛苦的挣扎在和孩子抗争的深渊里,不如退一步,想想如何有效的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喜爱的事物,帮助孩子进一步发掘他们的内在动机,而不是逼迫孩子们做他们不想做的事。

在当今这个高压的社会下,学校只是一个演练场,如果孩子在学生时期没有培养出较好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学会如何灵活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甚至自信心丧失,那当这个孩子真正走向成年人的社会后,就会变得玻璃心,一点点挫折就可能会彻底击碎生命的救命稻草。

要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发现内在驱动力呢?本书中提到了大致几点方法:

首先,家长要懂得每个人都有三种需求,分别是掌控感,即我说的话算数; 胜任感,即我能干; 归属感,即我无条件地被爱。以这三种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再来思考如何和孩子相处。在和孩子的沟通中,多用启发式的问句,引导孩子自主思考。比如当孩子问你,妈妈,我这个周末是否可以先去参加天文活动再完成数学作业?你可以说“你最懂得如何有效规划自己的时间,你完全可以自己安排好计划”。在孩子有进步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即使针对某件事,你实在无法同意孩子的做法,也可以说“我不能因为爱你就放纵你的决定,你的这个决定听着不太靠谱。”

温柔而有边界的引导,孩子一旦感受到家长的爱,而不是怨念,自然就能同样理智的去思考和回应家长,而不是被情绪脑所左右。

当然,就算在全力以赴之后,你还是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也是完全可能的。但要明白,真正的重点问题是你会如何面对与处理这些挫折。

此外,注重培养孩子胜任感的同时,也记得孩子同样需要掌控感和归属感。给孩子足够多的爱的同时,家长也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家长就是一面镜子,你的任何举动,最终都会在孩子身上投射出来。

所以,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家长应该先思考自己是不是有问题,是自己的行为加速了问题的发生吗?温柔而有边界,在边界之内可以让他自己选择。

关心孩子的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这个人,孩子只有被爱过,才会懂得如何爱。爱自己,爱生活,爱工作,爱他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引导者。孩子的自律缘于父母的关心、理解、宽容、支持与帮助。与此同时,划清界限,明确底线与原则,让孩子学会正确把控自己的人生。

齐帆齐28天写作成长营(12)篇 1842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