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古代文化人物

左宗棠欠曾国藩一声道歉

2017-08-24  本文已影响0人  斜杠青年流水

我已经读完《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今天和大家分享第二章——既生左何生曾:曾左一生恩怨考的感悟。

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章主要讲左宗棠与曾国藩的恩恩怨怨。左宗棠是少年天才,但是科举坎坷,仕途不顺,所以空腹才学,但是没有官职,一直是给湖南巡抚骆秉章做师爷。而曾国藩,虽天性愚钝,但是功名顺利,位居朝廷二品大员。他们都是湖南人,一生交织,时之瑜亮,一起征战太平天国,建立功业。

01曾国藩的“拙”

曾国藩,做人以拙为本,在军事上也以结硬寨,打呆仗闻名。打仗的第一天,要求是在行军扎营结帐等各个环节都力求先立于不败之地,这就如孙子兵法强调: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这让我想到金融方面,投资理财产品要综合考虑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率。风险越高,收益率就越高,但就牺牲了安全性。如果既要保证安全性,又要有高收益率,那就必须要牺牲流动性,三者不可兼得。曾国藩凡事都追求最扎实最彻底,固然把风险降到了最低,但也会大大影响效率。

02曾国藩对人性的把握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潜藏着“自我中心”“高己卑人”的强大本能。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想要对他人施加影响,就要让其感觉他是中心,让他感觉比我高明,这就满足了对方自我实现的需求。同时也让我更深刻理解了行高于众、人必非之,我直接的变化是在公司公众场合不过分表露自己,须知我表现得越好,反衬其他人不好,表现得越优秀,反衬其他人拙劣。

03曾国藩的交际观

对朋友,首先要诚,凡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久之,则伪者亦共趋于诚矣。第二是敬,至于语言交际之道,则以敬字为主。第三是恕,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最后是浑,惟忘机可以消众机。人际交往中,凡事不可过于计较,分得太清楚。最后,则要做到不嫉妒。

这是曾国藩交友的待人接物的方法。按照我的理解,就是他通过“诚”来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对每个人都敬之以礼,满足对方的以自我为中心等需求。具有共情能力,可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便当他人有损于我的利益的时候,也会考虑到他这样做也有自己的难处。

04曾左最后的怨

纵观左宗棠和曾国藩的一生,曾国藩应该是左宗棠的恩人。左宗棠能够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一度倚赖于曾国藩向皇上举荐,并且分兵一路,让他独当一面,给足了机会。但是,左宗棠却在曾国藩攻克南京的时候,密参曾国藩,指责曾国藩没有追杀到幼天王,让幼天王跑了,让曾国藩极为难堪被动,左宗棠也因此被认为是忘恩负义。

这充分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刚开始的时候,你对其推心置腹,但是等他得势,将会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所以,环境会改变人,利益会驱动人。这就是先人强调平常心,施恩莫忘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份内事,足矣。

05曾左最后的恩

每一个时代,只能有一桩最大的事功。曾左时代,这一事功无疑是平定太平天国。左宗棠一直以当代诸葛亮自居,但苦于没有功名身份,无法施展才华,最后是曾国藩拿走了这个事功。这就是左宗棠的瑜亮情节。

同治五年,左宗棠迎来了建立事功的机遇,那便是西征西北地区回教起义,但西征面临最大的问题——筹响。曾国藩作为两江总督,所辖江苏是西征军重要的饷源地。曾不计前嫌,全力支持左宗棠,军饷足额及时稳定的向左输送过来,并让得力部下刘松山协助左,让左宗棠大为意外。

但是,西征未结束,62岁的曾国藩就逝世了。左宗棠派人送来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落款“晚生”,一生不愿低头的左宗棠,念及曾国藩的忠厚,终于以学生自居,也后悔没有及时和曾国藩和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