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爸:后怕呀! | 撒谎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的

2016-08-24  本文已影响38人  聊爸

2016-08-24詹晶明聊爸

有一天,我在讲座开始的时候问大家:“同学们,有谁是没有说过假话的吗?”没有一个同学回应我。好吧,我又继续问:“那有谁能保证别人不说假话吗?”

——“这怎么可能?!我们无法保证他人不说假话。”几乎大家一起回应到。

我笑笑,再追问了一句:“那我们可以保证自己尽量不说假话吗?”

——“恩,可以的。不说假话真的很难,但尽量不说,我们还是可以努力做到的。”

也许这就是我们很多人的人生

谎言、假话总是难以戒除掉,尽管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谎言和假话是毫无意义的,虚无的,终究会被戳穿的,但我们为了暂时缓解内心的压力,痛苦,或者获得自己所期待的名利或机会,还是会毅然决然地选择撒谎,甚至自然而然地撒谎,这是一个多么深渊的人生之难呀!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无比深渊地人生之难?无须聊爸列举,只要我们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你被你最亲爱的人,最信任的人欺骗了,那感受是什么就知道了,对吗?——无比痛苦,无比绝望!

再如果,那个一直欺骗我们的人,是我们自己的孩子的话呢?

我一直都有一个教导,对于我的孩子——诚实、勇敢、善良。我常常告诉我的孩子,人的一生如果没有诚实做基础,那就不会用真正的勇敢和善良。因此,一个人一生最要坚守的戒律就是——不说谎!

因此,从孩子上学读书的第一天开始,就教他必须记住、做到《弟子规》中的这两句劝诫——

奸巧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

奸巧语——居心叵测的花言巧语。

秽污词——脏话恶语黄段子,猥琐挑逗,骂骂咧咧。

市井气——唯利自私的世俗恶习和习气。

人为什么要用【奸巧语】?无非就是想把自己的自私真实目的,用听起来很合情合理的谎言包装起来,引诱他人同情,或者同理来赢得利益。

能这样做到的人,聪明吗?尤其是我们的孩子能做到这样子,我们有称赞过他们聪明吗?所以呀,我这些年就是怕别人称赞某个孩子聪明,十有八九都与这样的事情有关,是吗?

有一位妈妈在办公室,很得意地夸自己的小儿子很聪明,说——

“这孩子太精,太聪明了!昨天带他出门,走回来的路上,在快到一个小卖铺的时候,他就跟我说——妈妈,你也好热了吧!还故意放慢了脚步。——刚开始,我还想孩子真懂事,知道体谅妈妈,就回应孩子说——没关系,我们快到家了,到家就好了。

孩子没有说话,却把头偏向了小卖铺,这么我们就路过了,可不一会,我们又要路过一家小卖铺时,孩子的脚步更慢了,说——今天真的好热呀,妈,你说我们如果有什么吃,就会很快不热了呢?——但我冲口而出冰激凌的时候,突然发现,孩子原来一直在看小卖铺。孩子也即刻接上了我的话说——真的吗,妈妈?那我们买一个试试好吗?”

这确实是聪明的了,可是这聪明用在哪里呢?我们有发现这个问题很严重吗?这不就是【奸巧语】吗?难道我们父母,在赞美孩子这样的恶习为“聪明”的时候,没有感觉到后怕吗?

我看那妈妈的表情是没有感觉到后怕的,因为她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孩子这样的聪明其实就是撒谎,欺骗。她更关注的是——孩子懂得拐弯抹角的思维,却忽略了孩子实际上是在用花言巧语掩盖其叵测的居心。见利忘义的品行,其实也就是这样一点点培养出来的哟。

我孩子小时候,也犯过这样错,不过我根本就不理会他,反而故意去打乱他的诱导,让他知难而退——

记得那年孩子大约上小学二年级了,我们住在南京,周日去夫子庙逛逛,他见到很多摊位上都在卖各种各样的大水枪,十分的诱人,其实他已经有好几把水枪了,可是孩子嘛,见到不同的,或者更大的都会被诱惑住。

他就眼睛盯这一把超级大,而且很酷,酷似水炮的水枪问我:“爸,那是什么?”我看看,也问他:“宝贝,你是问那个大的东西吗?”

儿子回应说:“是的,是的,就是那个大的东西,爸爸,那是什么呀?”

——我也不知道哦,长得那么奇怪,估计不好玩。

儿子只好用故意的疑虑口气,说:“哦,这样呀?”

——恩,我们那天看看有没有其他小朋友玩它,如果其他小朋友也不玩,那肯定不好玩,如果看到其他小朋友玩了,就知道它是什么了,你说呢?

此时,儿子也真的只好做罢了,答道:“是的哦,看看别人怎么玩,就知道它是什么了。”

这件事情,就这么过了,不用戳穿孩子内心说谎的动机,而事实上,“奸巧语”往往并不是以说谎开始的,如果我们过于敏感去猜测,甚至表现出很强烈的反应,那对孩子是会有很大伤害的,因为,我们的出言,一定是不信任他的,这是我们父母在化解孩子奸巧语时,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假如我们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奸巧用心,很大意地顺着孩子说下去,结果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我再示范一遍,一遍爸爸妈妈有个心理认知——

——爸,那是什么?

宝贝,你是问那支大水枪吗?

——哦,爸,那个是大-水枪呀?怎么我看起来不像我们家的水枪呢?

哦,那是因为这把水枪的造型是按照小钢炮的样子造的,你看看……(我们开始为孩子解释那把打水枪的造型结构,心里想,这是在增加孩子的新知识)

——哇塞,太厉害了!爸爸,他的名字是不是应该叫【水钢炮】呢?

哦,当然可以!

——爸爸给我买一个好吗?我只有水枪,没有水钢炮耶!

(无语了吧?因为我们很多不给孩子买玩具的理由是——家里有,现在孩子用奸巧语破了这个规矩的限制,我们是不是只好给他买呢?)

说了这么多故事,是不是让我们做父母的觉得:教育孩子真不容易呀,随时都有可能犯错误,或者严重错失,或者主动把孩子给教坏掉了?哈哈哈,其实也没有这么难了,只要我们从四个方面,堵住孩子说谎话的源头,孩子的“奸巧语”就难以被滋养出来了。

为图利而撒谎

前面的案例都是我们的孩子为贪图利益而撒谎的,所以,我们要多加小心,要时刻很敏感地注意到,孩子说这些话,最终的目的是不是想得到好处,如果是,那就是撒谎!

我们的对策就是不要让孩子从中获得他期待的好处和利益,多有几次这样的应对,孩子自然就会认为这样的撒谎,没有什么作用,也就自己不这么说了。

为好玩而撒谎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是不是也常常用“逗着玩”来与孩子玩耍?比如那一个原来装有食物的空盒子,去骗孩子亲我们,等孩子亲了我们,拿起盒子充满期待地打开时,发现里面是空的,我们就哈哈大笑,说:“耶,怎么是空的?没有什么了呀?”

孩子虽然很失望,但看见我们这么开心地笑,这么夸张有意思的问,他觉得这是一个游戏,也开始玩了起来,笑了起来。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们知道吗,这件很娱乐的撒谎,已经教会了孩子撒谎,他很快在有一天之后,就会用同样的方式撒谎来骗我们,然后他也很开心。

最后的结果是:原来骗人,是很好玩的一件事情,所以,有的孩子就学会了恶作剧的习性,所以,之后,就有发生像在饮料瓶里换装墨汁,无意中几近害了同学生命的各种恶作剧发生。

这样的潜移默化教育,我们后怕吗?

为逞能而撒谎

有的孩子从父母长辈那里学会了攀比的习气。为什么说是孩子学会的攀比习气呢?因为,攀比不是孩子一出生就有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父母,或者长辈经常性地用羡慕,赞美地口吻说他人的情绪中,体会学习到的——原来我们的爸爸妈妈,或者叔叔阿姨他们更爱他那样的人——或者漂亮,或者有钱,或者名牌,或者聪明等。

于是孩子为了也得到这些特别的赞美,就会像那个样子去模仿,最快捷的模仿就是直接说自己也可以做到那个样子,或者说自己就是那个样子的,对吗?比如说——

我也很聪明呀,对吗?

你看我的辫子是不是也很漂亮呀?

妈妈,我也会唱那首歌的!

久而久之,如果得到了不真实的认同和赞美,孩子就会很快学会吹牛这个习气,用吹牛去逞能,那不就是把撒谎晋升为夸夸其谈,夸海口吗?

宋朝宰相,史学家司马光,在他小时候跟他姐姐比赛剥核桃,他剥得比较慢,明显会输给姐姐,此时,家里的仆人看出了司马光的心思,就趁他姐姐被爸爸叫出去有事的功夫,悄悄地教了他用热水烫一下更好剥皮的小诀窍。

等姐姐回来看见他越来越快,就问他:“弟弟,你好厉害哦,谁教你的,怎么就能剥这么快呢?”司马光看了看那仆人,说:“这个很简单呀,我早就会了的呀。”

司马光的父亲听到了,即刻走了过来,呵斥他说:“有多少本事说多少话,假话逞不了能的!”司马光低下了头,红着脸,承认了是仆人教的,从此,这一坦荡诚实的人品就一直保留在他的人生之中——

平生所为之事,无有不可语人者

为避责而撒谎

很多孩子一犯错就紧张,害怕,担心父母会责罚,打骂自己,就自动地开始编撰各种理由,或者撒谎来推卸,逃避责任,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父母是比较容易发现的,所以,聊爸就不举例来说明了。

但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犯错责任与鼓励孩子真实面对的问题。对于幼年的孩子来说,他们犯错往往都是无意的,所以,不是什么恶,不必太追究责任,只要强调规范就好了。

也就是说,不要跟孩子太多强调他的这个错会给父母,家人,或者小伙伴带来多少多少麻烦,或者难过等,而是要多强调,他不能这么做——这个规矩和条例。其实,这也是聊爸的一贯教育理念,对幼年的孩子少讲道理,多立规矩,时间长了,孩子经历多了,对规矩后面的道理会更容易自己理解和认同的。这样也不容易让孩子对自己犯的错过于紧张,甚至害怕而选择撒谎回避的言行。

现在我们有了这四个方面的认识,对于孩子撒谎的问题其实就可以得到解决了,哈哈哈,当然,其实真正要解决的不是孩子撒谎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对撒谎的认知和坚守诚实的问题,对吗?

记住,我们和孩子一起记住《弟子规》的劝诫——

奸巧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