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不给力,家长辅导有用吗?
周末约几个同事一起吃饭,席间一同事说这几天在家钻研初中物理,好辅导女儿的学习。一起吃饭的我们都是差不多年纪的同龄人,针对要不要自己辅导孩子学习的问题展开激烈的交流。
我的观点很明确:孩子不需要家长辅导。
有的同事说:
孩子接受能力差,课堂上听不太懂,我给他报了个辅导班,让他加强一下。但是学生多的辅导班,学生水平参差不一,老师按一般的程序教,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弱点,效果不好。一对一的老师找不到好的,咱自己了解孩子的弱点在哪里,自己在家辅导可以有的放矢。
我觉得这种做法不会有明显的效果。
大多数家长的心态都认为:孩子天性不是很聪敏,努力一点就能前进一点,我们做家长的能帮助多少就要帮助多少。如果你的孩子平时能考600分左右,往年的中考录取分数大约在605分左右,你可以采取这个方法进行一下短期补救。
但如果是长期在家辅导,不会对孩子的成绩有大的帮助。我是这样分析的:
一个孩子上了八九年学,他应该学会了课堂听讲,学校教授的知识他应该掌握大部分,然后再通过练习、复习进一步消化吸收,真正掌握绝大部分的内容,做试卷时扣分不会超过10分。那些百分百掌握的,肯定是学霸了。
一个孩子上了八九年学,他的考试成绩多数达不到满分的三分之二,或者不及格,那他肯定有自身的原因:他可能上课根本无法专注地听老师讲课;他可能听不太懂老师授课的内容;他对学习兴趣不高,效率也不高;他的脑袋确实很笨。
除了最后一条是先天原因,我觉得这种情况很少,多数学生的资质都差不多,只是可能优势的学科不同。前面三条都关于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一个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的孩子,将他送到辅导班他的习惯就会好了吗?家长辅导就会有好的学习习惯了吗?
一个对学习兴趣不高的孩子,面对新知识他感觉到的是枯燥无味,而不是学会新知识获得一定的快感。新知识引不起他脑电图的多点变化,多巴胺的释放不会增多,又怎么会印到他的脑子里呢?辅导班的老师能让他多巴胺分泌增多吗?家长能让他的脑电图活跃吗?
所以,如果不让孩子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单靠具体辅导,只能算是亡羊补牢式的措施,治标不治本。
我的女儿数学不是很好,上了九年级后更为明显。有时候做着做着题就哭开了:这个题不会做;那个题用了半个小时;我班谁做10个题的时间我也就做5个;谁的妈妈每晚在家自学数学,给他有用的提示。结果指向就是我跟她爸都不会做数学题,都不能给她有效的指导,是影响她数学成绩的一个原因。
我一般不搭理她的这种情绪,一是她本身就是一个爱哭的人;二是她想像每门课都学的得心应手,那是不可能的,一共八九门课程,里面总有强势的学科,也肯定有弱势的学科。老祖宗早就说了:“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谁都有软肋。要不高中还用得着分科吗?再就是她不愿意钻研,遇到一看不会的题就不想继续做下去,但又不甘心落后于别人。
有两次她直接了当的埋怨我指导不了她的数学,我义正严辞地跟她说明了我的观点。
一、即便我数学很好,我也不一定要指导你。因为我们那时候学的解题方法跟你们现在不太一样。我可能能够解出题,但不一定跟老师教的一样。我数学好,你也不嫌我路数不对,你不会的作业我可以帮助你,但你也不要依靠我。
二、现实情况是,你做的题我多数不会。我本身就是初中数学的水平,又已经二十多年没接触过数学。让我在家学了教你哪能赶的上你在学校有专门的老师教呢?我肯定没有你学的快呀。你现在初中的知识,我稍微看看也许能帮你一部分,但你上了高中呢?大学呢?还要家长做知识上的帮助吗?
三、如果你求助了老师、成绩好的同学还不会,那就多用功夫,多看、多做,如果你努力了还不会就没办法了,会做多少就做多少。你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接受你的数学在你们班就是二流水平这件事,不要门门都去争前几名。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不严谨的,很粗糙的想法,记录下来以整理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