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大本营:自由,平等,友爱。文艺天下养生俱乐部

520.控制与心理内耗

2022-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迟道浪子

最近经常刷视频,是某信里的视频号,主要是听里面的音乐,有些音乐真的很不错。即使这样,我还是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会跟着视频的节奏,一直往后翻,似乎被某种东西驱使,在自我毫无意识的情况下,情不自禁的滑动我们的手指。不过我意识到我已经被控制了(好奇心、新奇感等等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我自认为我是一个自我反思意识很强的人。

这是一种心理控制,我身边的例子很多,我妻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她也下载并刷起了某音,甚至把儿子也带入其中,一刷起来就停不下来,我建议她把这个某音删掉,结果只是我的建议而已,别人根本就不采用我这个建议,也许某音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强,继续它的沉浸式刷刷刷,这是要命的。我经常观察,有些人(包括小孩子)刷起某音会无意识地陷入其中,忘记时间和周围发生的一切,似乎那里面有某种强大魔力,让人着迷,沉迷,着魔,无法自拔,且不自知。这是可怕的,我相信大部分的人是没有足够强大的意志力来抵制这种控制的,

之所以它具有如此强大的吸附力,我相信它背后是具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心理团队,他们时刻在研究大众的心理及其心理逻辑背后的行为,以及人性。在网络大数据时代里,人性赤裸裸暴露在大数据里的,没有隐私。从微博到微信,再到视频,资本的手无处不在。当然这不是我要说的,我所要表达的是,我们无形之中已被资本力量控制而不自知。

就此打住,还是回到我自己身上找原因吧,这就是我强大的反思意识,出的去,同样也能找到回来的路,一般情况下不会迷失。这种能力表现在,我会跳出事件之外来看待我正在经历的事件。比如,我在刷视频的时侯,我马上能意识到我是在做一件对于自己来说是无意义的事,同时审视我这个行为背后的原因。同样,此时此刻,我也在审视我自己。

自我审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网络上有一个词汇,叫“精神内耗”,其实我对这个词汇没有好感,原因是“精神”这个词。我认为这是滥用,精神不存在内耗,之所以这样用,是由于把它和心理这个概念等同起来了。实际上,精神和心理两码事。不想去解释两者的概念,只要稍加思索就可以辨别。

回到问题本身,这里我需要把上面的概念改一下,即改成“心理内耗”。这样当我需要这个概念的时侯就不会觉得别扭了。

心理内耗的本质原因就是由于没有自我反思意识,或者说自我反思意识不强。当外界的事物一股脑地冲进我们意识里的时侯,如果我们选择全盘接收,那么势必就会造成我们心理负荷无限增大,对于进入我们意识里的事物,不可能仅仅只是存在我们的意识里而不去对事物的信息进行处理。答案已经很明显了,我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心理上必然要承受一定的压力、情绪等等一些心理因素。那么,当处理的信息足够多的时侯,我们的心理因素被影响或被支配的也就越多,当超过一定的负荷时,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大幅度减弱,这时消耗的也将成倍增加,这就是心理内耗。

当然,这其中是有临界点的,在临界点之前,虽然也是有消耗的,但是这阶段的消耗是心理完全可以承受和稀释得掉的。在临界点之后就是我上面所阐述的,消耗成倍增加,且只会累积而无法稀释掉。就像一根弹簧,在一定受力范围内,它是可以回复原状的,但是超出了它本身的受力范围,那么弹簧就会彻底垮掉或者崩掉。

这时,我们的自我反思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他可以时刻审视着进入我们意识里的事物,并且对自身无意义的事物,进行筛选,选择对我们自身有意义的事物进行信息处理。举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它就像我们体内的白细胞,时刻准备着吞噬不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病毒。

就拿刷视频这件事情来说,我们在刷视频的时侯,视频里的信息,不管你愿不愿意都一股脑地出现在你的视觉感官里,并且无法拒绝里面绝大部分的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只为抓住你眼球而设计的。因此,视频大量信息输入到你的感官里,真真假假,无奇不有,很多都是有无意识情绪带入的,势必造成心理负荷无限增大,长时间沉浸其中就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内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