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年,我弄丢了自己
思考能够让人保持真我,很不幸,在那一年,我遗弃了它,也弄丢了自己。
从2013到2014年,也就是我的高一,是我至今最不愿意回忆的一段时光。
曾有一年,我弄丢了自己
在2013的夏天,我从一个全寄宿制的中学毕业。那个学校位于城郊的一片山谷之中,是一所新建的学校,我正好是那所学校的第三届。在那里我度过了一段完全封闭的时光,除了周末,其余时光基本与外界完全隔绝。由于一心向学,我很顺利的从那毕业。学业是顺利了,完全隔绝社会的后遗症开始发作。
毕业之后,我得到一个机会可以从我那个小城到福建去看看。我带着对大海的憧憬独自前往舅舅的家,在那里我见识到了一个家庭主妇的生活并且享受其中,丝毫未意识到那是一个不属于我年龄段的生活应有的状态。我整天10:00起床,吃完饭已近中午,14:00开始睡觉,一觉能睡到下午六点。就那样日复一日,我的假期就那样安全却毫无意义的度过了。
在本该自我探寻、自我反思的过渡期,我选择了安逸、不费脑筋的生活方式;在那本该调整状态,迎接新阶段学习的时间,我却停滞不前,偏离了生活的正确方向。随后,一系列的挫折接踵而至。
回到家乡的小城时,已近开学,在家休息几天就去学校报道了。初入高中的课堂,明显收不回心。数学课上老师讲真分数假分数,我想的是假期里这个时间段我在干什么事。作息由于我是走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中午不再午休,改为看小说,导致下午第一节都在与瞌睡的斗争中过去。家庭作业从不课后认真写,一个高中生,活的还没有一个小学生自律。
结果那学期的成绩可想而知,班上倒数。在那学期,我的成绩走到了史上最低谷。我开始怀疑自己,开始厌学,焦虑,失去自我。其实对于我来说,如今不愿回忆那段时光,更多的是因为不敢面对曾今的那个自己。我不愿想起曾那样没有自我,为了问一道题被同桌那样嫌弃却不愿靠自己解决的我。我不愿想起那个本想学理科最后却以选文逃离的我。那样的我,可悲而又廉价。
现在想起在那样一段时间里,我遇到的人似乎也总是那么不如意。巧合之中,正应验了那一句,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遇见怎么样的人。那时候的我迷失了自我,遇见的自然也不会是良人。好不容易结识的男生,却是别有居心,他只是为着接近我的一个“好友”,我被当作一个跳板,如不是有一天在网上聊天的时候被旁人一语道破他的居心,恐怕我如今已成为那个弹力十足的跳板。而那个“好友”,起初是我先接近的她,感觉会是一个挺好的人。结果接触下来,的确是挺好的一个人。就是太好了,如一个中央空调一般,辐射周围一票人。
后来我们被分到同一个文科班,我也选择了住校,我们的关系更近了。结果,高二下学期的时候,发生了矛盾。我当时觉得真的太压抑了,为了避开她,选择了走读。于是,在我高三那个人生的关键时期,我,居然走读了。
我每天早上5:50起床,晚上10:30到家,家人以为我11:00就睡了。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在房间能玩手机玩儿到凌晨1:00甚至通宵。在那样的状态下学习,我度过了我的高三。至于结果,高考后的我分刚到一本线,这种要么走一个好一点的二本,要么走一个一本学校的冷门专业。而我,选择了后者,到了离家万里的北方的一所理工科大学,要问我后不后悔?
曾经有过。当过完春节独自一人从家离开,坐上从南到北的火车,那个时候,有过后悔,为什么不选择离家近一点的学校呢?
我想过其中的原因,一是因为我的分数,不能选一个更好的学校,至少要到一个更好的城市。更多的是,我只是想要逃离,逃离那个我不愿意再回首的地方,不愿再想起的青春年少。所有的荒唐事,都可以以年少为借口。但其实,自己真实的知道,那就真的只是一个借口。
很多事,在当时的自己看来,是那么不可原谅,恨不得顷刻间一切都与我无关。而当自己真的脱身而出,发现过往的一切记忆已不再鲜明。如今,我已将那些不快的过往大多遗忘。可总有一些人令我耿耿于怀。我不知道这一次,我要用多久才能走出过去的阴影。我只知道如今的我仍然害怕数学,不敢对别人敞开心扉,不会再轻易地交朋友,甚至没有交谈的欲望。
回首自己交过的一些人,只觉得十分挫败。
如今想来,也许这就是成长吧。我不再将改变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我明白了朋友真正的定义是志同道合,忙时各自努力生活,闲时把酒话家常。即便我们分散在各地,当提到与对方有关的一切,也不会陌生。当想到对方的名字,心底会自然流露那么一丝暖意。有一些光想想就能感觉到幸福的人,这样的感觉真好。
经历过那么一段人生的低谷,我意识到了思考的重要性。我开始有意识的改变生活中一些习惯,我每周会去图书馆借一两本书,我尝试每天早上6:00起床去操场跑跑步,慢慢地吃个早餐,随后去教学楼的附近背背单词读读课文。我在宿舍待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图书馆、自习室的时间越来越多,可与朋友的关系却越来越自然、和谐。室友对我的态度也多了那么几分尊重。
我学会着思考,学会着独处。我发现我对自己生活的把控力越来越好,我可以越发从容的应对生活的挫折。
思考,一个简单的词。要学会并保持实属不易,谨以此文,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