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少年杀害4岁女童?育儿的反思
01
这几天有个事很热。
湖北荆州公安,11月5日深夜,一位父亲发文,讲述自己4岁半的女儿在两个月前被11岁男孩残忍杀害的经过。(附文末,有兴趣可看)
事件经媒体多方确认,属实。因为事发荆州,离我不远,再加上我也有孩子,看到类似的事自然会忍不住多看两眼,有几个细节特别引起关注:
1.在女孩的亲属寻找女孩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男孩,男孩曾两次撒谎。
2.法医鉴定发现,女孩被投入粪缸时尚未死亡。由于缸底约剩5-6cm深的粪渣,女孩的口鼻被粪渣堵塞,最终是因窒息死亡。
3.事发后,面对警察的审问,男孩承认作案的动机是,因为女孩和他的妹妹为玩具多次吵闹,他一年多来都想让女孩从世界上消失。
看完细节,无比震惊。很难想象,这样超乎寻常的冷静、极度的残忍、深重的仇恨,背后竟然是一个11岁的少年。
对此,网上有各种分析和解读,有人说这孩子是天生反社会人格,有人说是家庭教育问题。但作为一个母亲,最想反思的是教育。身为父母,我们究竟该如何教育孩子?
02
做父母,很难。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没有作业可抄,没有模板可套,有的只是摸索前行。
很多父母习惯张口就是,现在的孩子多幸福,物质生活多富足,但殊不知,现在孩子的学业压力有多大,学校有多卷,能玩耍的时间多么微乎其微。
加之,社会的内卷,世局的变幻,外部不确定的倒灌,一切的一切不仅让成人感到内心动荡,也会严重冲击到孩子的内心。
虽然物质富足,但内心彷徨。很显然,现阶段的父母,早该将对孩子物质生活的关注转移到精神世界和心理健康上了。
那到底该怎么关注,具体该怎么做?有几个思路可供大家参考。
03
第一,给孩子底线,教孩子不作恶。
中国式父母总习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倾其全力,希望子女出人头地。但那说到底都是上线。
上线固然会影响孩子的发展,但“好一点”和“更好一点”区别不大。可底线一旦失守,却会让一个孩子坠入万丈深渊。所以,给孩子底线,教育孩子不作恶,至关重要。
孔夫子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就是告诫我们不要作恶。不管在什么年代,也不管你是否有远大的志向,不作恶应该是基本的底线,必须要坚守。
04
第二,给孩子情绪疏导,倾听与接纳孩子。
现在的孩子需要接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各方面的关注和压力,但如何释放情绪、排解压力,他们并不清楚。同时,伴随着青春期身体的快速发育,他们内心会非常躁动。
因此,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予情绪疏导,倾听和接纳孩子的情绪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强烈建议每天给孩子30分钟到1小时玩乐时间,这段时间做运动、玩游戏都可以,关键是让他释放。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时候,大一点的孩子情绪并不那么外露,但是他们在做运动流汗之后、在玩游戏开心之后,却会突然不自觉的跟你讲起学校或者周围发生的事。
这些事情一旦说出来就好了,怕的是压抑,短期会自己向内攻击自己,长期下去就会攻击他人甚至是抑郁。
05
第三,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学着换位思考。
同理心,就是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将心比心的能力。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一件事,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能加诸于别人身上。
但事实证明,很多有犯罪行为的孩子,他们对于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怎样的伤害,经常是无感知的。
这就告诫我们,在孩子的日常教育中,要多引导他们换位思考,遇事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以便更好的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06
说了这么多,但事非经过不知难,当我做了母亲,才知道为人父母绝对是这世上最难的职业。
很多道理都听过,但知易行难,关键是我们在日常与孩子的相处中,要细心的去观察、去发现、去觉知、去引导。
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每个个体都无比复杂,如何当好父母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也需要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
但即便如此,能够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本身也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希望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做称职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