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请给我一朵小红花

2016-03-28  本文已影响97人  凤雏先生

自从开通了新的微信公众号(KinkyDesign)以后,我就开始恐慌。

开通公众号的本意,是想逼自己定期不定期地写点东西,把一些想记的或者值得记的事情记下来。你要知道,像我这样擅长于插科打诨、开小差、白日梦的人,每天会胡思乱想出很多事情,剔除了那些不干不净、不适合分享传播的内容以后,偶尔会有些我认为挺值得说说道说道的东西。我以前写过一点博客,偶尔,我会回去翻看过去写的那些文字。每当这个时候,我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惊讶:“啊,我以前还写过这个!”、“啊,对于这个问题我以前竟然这样思考过!”,可见我的忘性有多大,以及由于不经常写东西做记录,我已经忘记了多少好的人生经验和总结思考。这是多么大的浪费。

于是,最近半年间,我又开始了时不时的写点东西。然而,由于只在简书上写写,写完有没有人看我其实也并不太在意,不写的时候,也没人指望我赶紧继续写。于是这半年间,写作也是断断续续,一停就会是两三个月。这样不行。为了让自己负起责任,我想到了开通公众号的办法。

因为运营一个公众号,首先你会把它推荐到你的朋友圈里,让你的朋友们看到,再进一步期待他们转发出去,形成二次分享。这样逐步扩大下去,你就变成网红了。变成网红之后,你就不得不经常写点东西了。嗯,这就是我的计划。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工公众号开通以后,我就开始恐慌。坐在书房里呆坐了一个下午以后,我发现自己根本写不出什么牛逼的句子嘛!难道又中了钱钟书同志的那句老话:年轻的时候,我们常常把创作的热情,误以为是创作的才能了。可是,我已经不年轻了呀。

当我写作,或者说尝试写作的时候,我总想要写出一些精致的内容、漂亮的句子。我想要阅读到它们的人觉得,我很聪明。我想要我的文字比实际上的我还要聪明。于是我常常要绞尽脑汁。而这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我的能力范畴了,只是我自己还没有意识到。我怎么可能讲得清楚现代科技型公司产品设计研发和组织架构设计之间的深刻关联,我怎么可能无比正确地列举出设计管理的精髓要点再辅以实战案例。我甚至讲不清楚手机界面上一个按钮应当长成什么样子好嘛。

尽管如此,我还是会常常忍不住想要自己看起来更聪明。因为我想要得到人们的认可吧。

我想,这会不会跟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会不会有些人,从一生下来,就因为长得可爱,而受到父母亲戚以及周围人的欢喜和认可;或者长大一点以后,因为念书念得好,而继续被老师同学认可;或者再大一点以后,因为长得好看(小时候长得可爱也就算了,长大了你还要继续好看下去,要不要脸啊)而被异性们认可;或者继续再大一点以后,因为终于揭开了身世之谜,被周围人发现其爸爸是某要员某矿主,于是受到更多人的认可...这个假设再继续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请自行脑补“赢在起跑线上的美丽人生”。总之我要说的,其实是另外一些人,也许从小就活在隔壁家孩子的阴影下,也许上学时从来没考过第一名,也许喜欢的异性从来就不投怀送抱,也许要在工作面试时穿着借来的西装强作镇定,也许在买车买房时也要坚持“够用就行”的消费观,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包括我在内,都时不时地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哪怕仅仅是因为比别人更早地打听到某个八卦,或者考试分数比别人多一点点,或者手机型号比别人的多了一个"s",我都想要为此而获得更多的认可。这种认可,让我们找到了自信,产生了优越感,甚至敦促我们不断变好(或者更坏?)。于是我们觉得自己过得幸福了。

身为一名设计师,这种渴求就变得更加强烈了。我的职业就是提供服务,而设计服务又跟服务行业中其他的工种,例如送外卖、足浴按摩等,存在显著差异,那就是它是高度缺乏标准化的。即便是在存在设计规范的前提下,设计产出的内容也会因为设计师个体的经验、技能和意愿而存在差距。这种差距,有时候给客户带来的是惊喜,有时候是惊吓。

所以,设计师这个人物设定,让我这个人,对别人认可的渴望大大超出了标准值。因为认可不光是简单代表了我的活儿有多好,更意味着未来我能赢得更多的客户,拿到更多的报酬,于是可以买更高级的iPhone,开更贵的车,换更大的房子,养更多的猫,等等等等。这种对认可欲求不满的变态行为已经开始严重影响我的工作和个人生活。我在设计稿上加一根线,换一个颜色,都希望让业务方一边鼓掌一边大叫“妙妙妙”;我喂猫的时候在食盆里多放一块牛肉干,都希望那王八蛋能多呼噜噜叫几声再拿脸蹭蹭我。我现在开公众号了,恨不得写个屁字都能换来一千个赞一万个转发然后评论区里大家都热闹地嚷着“快放快放!”。

我担心这种无药可救的病只会越来越重。以至于我枯坐一下午,只能写出这些文字的时候,你说,我是放,还是不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