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同情心与自己交谈
带着同情心与自己交谈
“我真笨。”“我简直是个白痴。”“我怎么会这么傻?! ”我们经常听到孩子发出这样的评论,许多家长在听到孩子长期的自贬言论时都会感到非常绝望。但是先不要急着跟你的孩子辩解。如果你的孩子陷入了这种“我什么都干不好”的恶性循环,你应该这样说:“这只是一种看待事物的方式,而我的看法有所不同。如果你想听听,我很乐意与你分享我的看法。”如果你的孩子不想听,那就先把这件事放在心里,再等个更适合的时间来跟孩子谈谈。因为这其实是一个自我控制上的问题,所以强加于人的智慧可能会让他们更固执于对自己的负面看法。
开展对话的另一个方法是提醒你的孩子,你也经历过一些困难境遇,可以这样说:“当时,我是这样做的。你想听听吗?”再强调一次,如果孩子说不,就请不要继续分享了。但通常这时孩子还是会说愿意听听。
如果她愿意聊聊,你可能要这样说:“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有时跟自己说话的方式,不同于跟别人说话的方式?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同在一个垒球队。有人朝我传来一个普通的地面球,我却让它从两腿之间穿了过去。你会怎么说呢?可能会这样说吧,‘没关系。你肯定能接到下个球。’为什么呢?漏接球肯定是个糟糕的错误。但你本能地知道,支持和鼓励会让自己更有可能接住下个球,而非把你的手套丢在地上,再尖叫着说自己的技术有多烂。”
教你的孩子像他们最好的朋友一样去支持他自己,说:“来吧!你能做到的,希瑟。”采用第三人称自我对话要比采用第一人称自我对话强大得多。如果你的女儿通过名字来指代自己,她就更有可能采取距离更远、更具支持性的朋友立场,而不是当个吹毛求疵的评论员。
让我们再深入研究一下,我们该如何处理类似漏接球一样的错误。如果你的孩子认为这个错误没有什么理性的解释,而且自我惩罚说全怪自己太笨,那么他就不会觉得自己有知错就改的能力。因为除了不再那么笨之外,没有什么其他方法可以导致更好的结果。有效的自我对话让他能够保持认可自己的能力,他绝对不笨,他只是没留神犯了一个错误而已。然后他就可以调查一下,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这给了他一个缓冲的机会,通过提出究竟是哪里不对劲导致问题发生的具体解释,他就能够找到自己可以在流程中着手处理与改变的地方了。
这里的关键点是要“就事论事”。如果存在一个不会威胁到你孩子的身份认同的因由,他就可以看看到底错在哪里,并吸取教训、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