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方志中江南文化资源的基因诞育、外延类析和内涵归要——以《黎里
二、古镇江南文化资源的大致外延类析
古镇江南文化资源所涵盖的对象几乎占据着里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于乡镇景观的形形色色:粉墙黛瓦、宽厅连廊,小桥流水、舟楫帆篷,驳岸河埠、缆船石雕,湖石花卉、曲池园林,寺庙古刹、宗教经书,织锦穿梭、丝绸工艺,佳肴美食、烹饪手艺,字画收藏、文房四珍,农谚渔歌、节令农耕,黎川八景、中秋显宝,百姓习俗、里中传说,望族家训、古镇遗风。
试作大致分类如下:
(一)按自然地貌样式区分
1、水域
昼夜不息的沟渠河川和波澜微兴的漾湾湖荡。前者的代表是三里黎川,她为古镇文化的滋生提供了和提供着源源不绝的养分;后者是江南文化的渊薮之一,其中孕育着数不清的地情故事和历史传说。
2、地状
圩田予庶农耕之利,村廛予民休憩之所。
(二)按人功构拟性质区分
1、物质
(1)基于生活需求。如住宅以及内部供炊饮之需的锅灶器皿,供憩睡之需的床榻被褥等,黎里名人宅邸“柳亚子旧居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再如桥梁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河埠、径道、舟车等,黎里“青龙桥、迎祥桥、道南桥、梯云桥、进登桥、清风桥、望恩桥、秋禊桥等8座古桥列入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2)基于生产需求。如灌渠风斗服务农事,纺车织机生产衣被等。
(3)基于精神需求。如园林,黎里园林可归入苏州园林范畴,江南私家园林中有其一席之地,古代园林例如端本园,现当代园林例如“归园田居(又名小南园)”。又如书院,黎里清代在庙桥弄底建“禊湖书院”,当属乡邦文化教育的盛举;书塾是书院的衔演,黎里新学与女学创始人王倪寿芝在“王家弄尚德堂设立‘求我蒙塾’,(后)更名‘民立第一小学’”,“求我蒙塾”乃黎里现代教育的肇创,据此,王家弄王宅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再如剧院,黎里影剧院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功能与剧院相仿的是书场——百姓欣赏苏州弹词评话艺术的场所,新蒯家弄新蒯厅“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晚清及民国时期作书场,常有响档莅临”;浒泾街李厅“曾辟为书场,称‘易安书场’”;古镇现有多爿茶馆,兼有书场功能。
2、精神
(1)与自然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包括自然科学之农技园艺、水利科技等,如农科教育家倪慰农创立的农业气象学、水稻栽培技术和“引进推广的番茄、包心菜、白猪、长毛兔等”良种培育技术;如水利专家汝贤在“从事抢堵海塘与黄河决口、疏泄长江淮河水道、修建灌溉设施等工作”中所积累的丰富水利科技专长与经验。还包括宗教之教义信仰,如罗汉讲寺匾联所宣扬的行善积德、普渡苍生,普济禅院的“教民风化”,天主教堂“荣主显愈”之说教。又包括艺术,如《紫藤花馆藏帖》墨韵传神的书法艺术,徐达源所画墨梅“简老疏古”的绘画艺术,瑞文堂“汝氏砖刻门楼”上“八仙”、“三英战吕布”、狮子滚绣球等立体图案形象精细的雕刻艺术。还包括哲学,如柳亚子《新黎里》报发刊词曰:“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日新又新之说也。”“旧礼教己(已)破产,而新文化犹在萌芽。”吾当“人人尽其心力,以供(贡)献于一乡,亦国民之天责(职)”。慷慨陈词中饱含忧患世事、勉力有为、立命苍黎、自强不息的中国古典哲思学理;仍以“汝氏砖刻门楼”为例,砖雕“和合”二仙图像,即体现了“天人合一”、“太平和合”之中国儒学所主张的中庸之道哲学观点。
(2)与社会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语言,包括方言词汇、歇后语、谚语、俗语等。文字,反映于篆隶行草楷等各类书体。
风俗,包括四时习俗与打财神、烧田财等农事习俗以及送灶接灶等古老传统民俗。道德与法律也属于精神层面的文化元素,黎里镇村的乡规民约当列其中。
(3)与物质文化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使用器具、器械或仪器的方法,例“黎里航船(船工)摇橹、吊绑,必要时双橹或加橹,顺风时施简易风帆”等操作技法,渔家扳罾张簖的方法,评弹演员弹奏琵琶的技巧等。
【注】图片来自网络,联删。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