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交互、探究: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作 者:
沈烨萍
作者简介:
沈烨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
原发信息: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版》(南京)2022年第20222期 第29-33页
内容提要:
从本质内涵、基本特征、推进路径等方面探究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提出综合性学习的一些认识误区。结合具体学习案例,理性分析综合性学习三大基本特征——沉浸性、交互性与探究性,探索综合性学习的推进路径:创设真实情境,设计驱动问题;确立核心目标,设计活动任务;搭建资源支架,设计学习路径;展示学习作品,设计学习评价。
关 键 词:
综合性学习/内涵/特征/路径
期刊名称: 《初中语文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22年05期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的语文课程,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反观语文教学实际,其被忽略、被边缘化的现象比比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到底如何定位并推进?笔者尝试从三个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这些是“综合性学习”吗?
语文综合性学习关键在“综合”二字,因教师对“综合”的理解不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教学形态。
首先,“无边界”或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大问题,主要表现在“综合”了音乐、美术、生物、历史等学科内容及教学手段,上成了音乐、美术、生物、历史课等,缺失了应有的语文味。如组织八年级下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有教师将重点放在给诗歌谱曲、配上舞蹈等环节,语文课就变成了音乐舞蹈课;再比如组织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有教师重点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电子产品,语文课上成了信息技术课。如此,都是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其次,把“综合”理解为各类阅读材料的丰富以及教学形式的简单叠加。如开展八年级上册“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有教师用整节课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关于“信”的名言,翻译文言小故事,阅读、观看当代的诚信人物故事材料和视频;教学九年级上册“走进小说天地”,有教师将活动重点定位为带学生阅读小说、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等方面。如此这般,最后上的还是阅读、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