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清单】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2

2018-01-14  本文已影响0人  馋人小博

1.开发超自然观念

语言和符号产生后,人类可以想想并不存在的事物,4万年前,超自然世界的概念开始出现,人们死后开始厚葬。

2.文化生产的原动力

仪式是人类和超自然力量的联动。祭祀和死亡仪式就是人类和超自然力量的交易,希望通过履行和诸神的交易中的自己的承诺,来换取对方的承诺,从而获得对生死的控制感。

艺术也是通过向人们展示超自然世界的具体符号,是不可信的变成可信的。

3.肉体不朽或者灵魂不灭

从旧石器时代起,就有一些墓葬设计精巧,伴有奢侈的陪葬品。这表明我们古老的祖先,满怀着死而复生的愿望。

人们希望可以在生理上或灵魂上可以永存。

4.象征性永生

生命是不可延续的,但是在人死后,他的身份、名誉,或者生命中留下的精神和物质财富都将继续存在这个世界上。比如:红楼梦,比如马丁路德金。

5.争端因何产生

人类凭借着文化世界观和自尊才得以抵御死亡恐惧,所以,力求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稳定的自尊水平就成了人们共同的追求。

但总有人和我们持有不同的文化信仰,这样,争端就不可不免的发生了。

6.烧死异端。

当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和自尊受到挑战时,我们的第一道心理防线就是贬低或者污蔑他们,指责他们野蛮、落后、垃圾。之后,我们可能会试图吸纳这些人进入我们的世界观。

如果他们不同意,我们就用行动毁灭对方。

7.天使的心灵,动物的身体

人类自从有意识以来,就不断理想化自己的行动,用来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可肉体的生理需求常常提醒人类的动物本性、

8.卫生巾试验。

当女生掉落卫生巾后,无论搭档是男是女,都倾向于给他较低评价,但是掉落发卡之类的物品,评价则会高很多。

9.近端防御

近端防御是心理上理性或者李兴华的防御机制,一直关于死亡的想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10.如何更好的应对死亡

认识到人无法永生,固然让人恐惧,去也领生命更加庄严。我们只有高举盾牌,更好的过完有限的一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