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雷军,就能读懂近20年来de中国式创新
要点速读
读雷军其人其事
以对手为师
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
顺势而为
人欲即天理
专注才有力量
专注、口碑、极致、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片场
2017年2月9日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
雷军话语
第一句:我感到孤独。
当几乎所有的人都劝我把小米产品卖贵的时候,我感到孤独,因为他们不了解我的梦想和追求。我们想做什么?就是想做互联网思维的无印良品,科技界的无印良品。
第二句:求解当前问题。
我的商业梦想是求解中国社会当前的问题,只是想做一个标杆,而不是试图解决所有的问题。
第三句:我都躺在地板上了,没有人能击败我。
风口论让很多人以为我是机会主义者,但是如果没有厚实的基本功是不行的。另外,为什么是猪呢?就是要有猪的谦卑,“我都躺在地板上了,没有人能击败我。”做企业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抹黑,各种各样的攻击。我觉得我都是猪了,还有什么能被击败的呢?
雷军作为一个身上充满光环的企业家,身上有太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值得我们这些江湖小辈们学习。
从那句“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到今天的“都躺在地板上了,没有人能击败我”这个历程,呈现出的如此眼界格局确实让人钦佩不已。
金山软件到天使投资人到小米科技,雷军一步步将他的事业推向了顶峰。看雷军的故事,最精彩的必然是从“小米科技”说起。
“为发烧而生”广告语郎朗上口。
事实上,小米的逆袭让很多人感觉匪夷所思,甚至看不懂,非常“毁三观”。这不是一个公司的故事,而是一个新的生存法则,一个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企业的全新玩法。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浪潮面前,商学院教的很多营销、管理、产品的传统理念一夜之间被颠覆,新的模式和打法以一种十倍速的方式呼啸而至。
小米de视野
战略层:“顺势而为”就是战略,何为顺势而为?就是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顺势而为,或许用“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来形容更为恰当,以雷军的技术、供应链的扎实背景恰恰符合乘互联网之势而起的特点,在具备了这一点,最后就是时也、命也。
架构层:扁平化的管理节奏决定了小米推进速度,而维持扁平化加速度的第一源头就是小米的八个合伙人。一层产品、一层营销、一层硬件、一层电商,每层由一名创始人坐镇,大家互不干涉保证每个版块的快速推进,减少管理层级太多而产生的沟通内耗,唯一奖励就是涨薪,不需要你考虑太多杂事和杂念,没有什么团队利益,一心在事情上。其实,小米是在大家面前演示一个硅谷式的创业,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一组很彪悍的人,再拿钱堆,一登场就是世界级的玩法。
营销层:小米的营销创新,包括互联网营销、口碑营销、饥饿营销,其实都是只是表象,外界一直称奇的粉丝营销,说白了,销售的是粉丝的“拥有感”和“参与感”。背后的真谛,其实是对人性的挖掘。人民战争的核心就是互联网,你怎么发动群众,怎么依靠群众,怎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怎么能跟群众打成一片,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产品层:在产品思维上,雷军确定的方向是“让用户尖叫”的口碑产品。雷军说:“口碑的真谛是超预期,只有超预期的东西大家才会形成碑”。比如,美国的卖鞋网站Zappos,亚马逊在2009年花了8.47亿美金收购它。Zappos为什么那么值钱?其实简单到你都想不到,就是通过服务让用户发出一声“WOW”的惊叹。这就是口碑的力量。
资本层:小资本赌“市”,大资本赌“势”,在资本运作上小米做的可谓漂亮,以“势”带“市”,最终,赢得资本的青睐和助力推动,而资本方选小米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赌了互联网手机这种新的模式。
方法层:在做小米之前,很重要一点,就是雷军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用它的互联网方法论帮助创办了二十多家公司。因此,测试和小步快跑很重要,当他有了此前的这些经验论证之后,再决定去创办小米,一切就如他想象,的确事半功倍。
总归,人是第一生产力,而优秀de企业家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这点毋庸置疑,也只有雷军才能够造就小米这样世界级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