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散文

7月份读书笔记《文化苦旅》

2018-07-13  本文已影响17人  木鱼加木鱼

今天早上看文章,一个95后小青年说,人活一辈子,每个瞬间都有属于自己那一刻的永恒。

要珍惜平淡日子里的每一个瞬间,让自己快乐。

是,要有发现美好生活的心态,但不敢保证,一辈子那么长,每一刻都在认真生活。

当回忆起来,是真的每一个瞬间都会记得吗?

能记住的只是几个小小的点罢了,如余秋雨所说,只记得几个点,也够富足的了。

你看,老一辈的富足总是来的更简单一些。

最近在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

大学时候读了他的《我等不到了》,写家族历史,众多家族人物的一生,很吸引人,又反映社会现实,是了解历史人文再好不过的读本。

《文化苦旅》中的文章相对较杂,是余秋雨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

全书凭借旅途所见所想,透过现象深挖文化及历史,反映社会现状、文人观点及深沉情感。

说是游记,却偏偏夹带了几篇回忆故乡的文章,我尤其喜欢。

之前读野夫的《乡关何处》及蔡崇达的《皮囊》,也是同样感受,觉得乡土情怀浓厚又各自饱含深意,必是出自有情有义、有崇高人格之人。

下面就言归正传,说两篇《文化苦旅》中“故乡”相关的文章吧。

壹《老屋窗口》

通过老屋窗口引出女同学“河英”的故事(不直接以河英为题,而是由物及人及文化,这种写法在余秋雨此书中很常见),反映封建思想对人的压制与同化,涌现的激进派、开放派,无论再思想前卫、与众不同,最终也只是成为时代的牺牲者、封建思想的追随者。


1952年的浙江余姚,16岁的河英本是结婚的年纪,却逃婚到当地一所尼姑庵改成的学校(尼姑代表对封建思想的逃避,学生代表新思想的涌入,反复读时才发现,这两个群体同是对封建传统思想的反抗),成为了当时学校的第一个女生,与年仅6岁的余秋雨同上小学二年级。此后,陆续有一些女孩子来入学。

每一天,通过老屋窗户看到河英身影出现在远方雪岭上,作者余秋雨才开始起床。

那时学校召开运动会根本没有运动衣,河英便照着画报上女运动员的照片缝制了一套运动衫裤。衣衫裁的很窄,绷的很紧,身体线条显得流畅坚韧。一走出操场,便引起乡民们一阵怪叫。

河英刚开始并不好意思,后来在老师们的鼓励下昂头挺胸,开始跨栏、翻滚、投篮,这一天,整个运动会的中心是她。

没想到,这次运动会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从此以后,经常听到妇女这样骂女儿:你去浪吧,与河英一样!女孩子们纷纷退学了,男孩子也不再与河英一起玩。村里族长还找到女教师,希望将河英退学,说余氏家族看不惯这样的学生。

后面,关于河英的发展没有介绍。

直到几十年后,作者回到即将卖出去的老屋,才又想起老同学河英。

几经打听,才得知此时的河英生了一大堆孩子,婆媳关系不好,成天干粗活,已经成为了山里的老太婆。

作者伏在老屋窗口看远方山岭,河英的身影遥远又抽象,仿若从来都没有出现过。


特别庆幸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开放的年代,想去哪去哪,想干什么干什么,可以有很多活法,不必在意太多眼光,评价某个人也会有多维尺度,并且越来越向内,注重自身,而没有太多精力关注外人怎样。

封建思想其实到现在也有,只不过随着经济发展、与外界的联通被不断弱化,即便有某些思想依然束缚身心,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因人而异。

总之,在今天,创意的、活跃的,反而更受欢迎与尊重。

贰《信客》

这篇文章在初中还是高中的语文课本上学习过。

通过对“信客”这一特殊时期下职业的全方位描写,反映此职业对人性的考验,侧面烘托百姓众生的人性冷暖,表达信客这一“苦差事”对城乡联结、情感联系、甚至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村里的老信客,因私自裁下窄窄一条客人的红绸布而受到四乡八邻的质问与谴责,老信客申辩不清,最终拿起剪红绸的剪刀直扎向自己的手,再不回村,跑到偏远地区去看坟场度日。

但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归隐前,老信客找到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

整整两天,他将附近四野八乡出外谋生人的地址、路线以及乡下对应各家的门,全都画好路线,交代给了年轻人。

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答应接班,但听老人讲的这么多、这么细,他也就不再回绝。

最后,老人扬扬手吩咐年轻人,“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年轻人上路后,一路上都遇到对老信客的问询,流落在外的游子,年年月月都在等待着他的脚步声。

而只要他一回村,家里便人头济济,多数只是来看个热闹,谁家出息了,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比较得多了,便会有羡慕、嫉妒、轻蔑的眼神,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冒险家的打分,也是对城市的探寻。

传达死讯的事也常有发生。

信客听到消息,便匆匆赶去,自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衣物。

来到死者家里,即便用想了一路的委婉语气通报噩耗,也依然会遭到家属的憎恨与呵斥,他只能低眉顺眼、听之忍之,连声诺诺。

一次,他带着一封满纸幽怨的信走进都市一间房子,看到发了财的人与另一女人同居。他进退两难,发了财的同乡质问他什么人,他才叫到:这是你老婆的信!

同乡下不来台,硬说他是私闯民宅的小偷,狠狠打了他两个耳光,并扭送到巡捕房。

乡民们集资将他保出来,问他事由,他只说自己一时糊涂,走错了人家。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

终于,年轻的信客也渐渐变老。而老信客已经去世,他去他的坟头烧香。请老人原谅:这条路越老越凶险,我已经支撑不下去了。

后来,货店门口挂出了绿色信箱,私塾也合并成了小学。信客在大家的推荐下成为了一名地理老师,后升为校长。

他死时,外地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他的墓就筑在老信客的墓旁,但此时的乡人已经不知道老信客是何人,与这位校长什么关系。

为了看着顺心,人们也罢那个不成样子的坟修了一修。


任何职业都有存在意义,都有相应的责任与付出。但现如今,已经很少有像“信差”这样发挥着巨大意义的同时,付出与回报严重倾斜,完全靠良心与责任感来支撑的职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其实很脆弱,建立起来难,崩塌很容易。但好在现代人多了理性与判断力,不会如此偏激就否定一个人的价值。

多积德行善。无论世道再功利,人心再复杂,以善相待,多为别人考虑,也许有时会吃得眼前亏,但却赚得问心无愧。

体谅每个职业的付出,也理解与形形色色人打交道的不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少麻烦别人一点,别当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


读完此书,除了通过不同故事受到不同的启发之外,其次的享受是在作者笔下,所呈现出的那个时代的山水风物、村庄风貌、乡土民俗等带给人的体验。

虽不是感官体验,但文字一进入眼眶,眼前就浮现出了燃起火把的雪岭,在静谧的月光下、在丛集的山岭包围中缓缓划来的夜航船、亮晶晶的水路、闪烁的月光、荡漾起的浮藻游鱼。如同到了一个环境、文化完全迥异的地方,对眼界的开阔、见识的增长、心灵的触动与旅行的意义何不相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