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前任的孩子嫁现任,送子求生,竟成天才传奇。
Article |苏苏
Pictures | Internet
是年给予你生活中应有的温度与态度
她被鲁迅称为“中国当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她一生遭尽白眼、屡遭男人抛弃,却拒绝平庸,她的人生故事几经改编搬上大荧幕,用短短31年的岁月却铸造了传奇,她——就是萧红。
很多人看看萧红的人生履历,31岁离世,她流浪过7座城市,跟过3个男人,每次嫁人时肚子里都怀着另一个人的孩子,认定她就是NO ZUO NO DIE的典型。
简单认识一下萧红,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自幼丧母,父亲后续弦又娶。少时与祖父感情深厚,好在父亲受到先进思想的感染,让她和亲戚孩子一同去上学。
在哈尔滨上中学的时候,她接触到五四进步思想与中外文学。 1929年萧红祖父离世,萧红十分悲痛,因为祖父是她最亲的人。祖父去世后,她对家庭已没有感情和留恋。但按照当时习俗,家里给她包办了婚姻,并且不让她再读书。作为当时的进步青年,包办婚姻和不再上学是绝不可接受的!
当时一同在哈尔滨读书的表哥陆哲舜鼓动萧红到北平读书,萧红去了北平读高中,但家人也因此断绝了经济上的支援,萧红陷入生存窘境。不料,她的包办婚姻的未婚夫汪恩甲追到北平,随后两人在一起。1931年3月,两人从北平回到哈尔滨,汪的哥哥汪大澄不满萧红出跑的行径,代弟弟解除了婚约。
萧红到法院状告汪大澄,汪恩甲为顾及哥哥名声,承认解除婚姻的是自己,萧红输掉官司。萧红父亲受不了当时的言论环境,举家搬到阿城县(现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福昌号屯,被迫与外界隔绝,软禁了萧红。
1931年9月18日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在小姑的帮助下,萧红逃到哈尔滨,身无分文,战火纷飞,一个月后她与汪恩甲到道外十六道街东兴顺旅馆同居。由于汪家不接受,断了经济来源,两人一直住旅馆赊账。半年后,1932年春,萧红怀孕,久居旅馆的两人欠下600多百元的食宿费,随着临产期越来越近,汪恩甲借口回家筹钱,就此不辞而别。留待产的萧红,一人面对追账的旅店老板。
萧红无奈,只能写信向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编辑裴馨园求助,裴馨园多次派萧军到旅馆给萧红送书刊,送书送多了,萧军爱上了待产的萧红。1932年8月趁着松花江决堤,洪水泛滥市区,由于萧红欠钱太多,旅馆不让萧红离开。萧军趁夜租了一条小船,用绳子把萧红救出,到裴馨园家暂住。
之后,萧红分娩,孩子生下后,没有留恋不舍,直接送人。出院后,与萧军两人住进道里新城大街(现道里尚志大街)的欧罗巴旅馆,没有固定收入,仅靠萧军当家庭教师和借债勉强度日。但两人相知相爱,同年11月,两人安家道里商事街,萧红渐渐开始文学创作。
1933年萧红发表早期作品《弃儿》,后在舒群等人的帮助下,萧红、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自费在哈尔滨出版。《跋涉》的出版,在东北引起了很大轰动,广泛好评,但由于题材反日,引起特务注意,两人为了避免迫害,逃离哈尔滨,经大连乘船到达青岛。
舒群夫妇帮助了两人,萧军在《青岛晨报》任主编,又与在上海的鲁迅建立联系,并得到鲁迅的指导与鼓励,萧红完成著名中篇小说《生死场》。
鲁迅亲自给《生死场》作序,高度评价:“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它显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与活路。”
《生死场》让萧红在文坛一举成名,感情却破裂。萧军有些大男子主义,他个性粗暴,而且情感轻浮,在两年里先后跟三个女子有暧昧,稍有不满对萧红又是拳脚相加。萧红随后东渡日本,卢沟桥事件发生,萧红回国后与萧军撤回武汉,两人缘分走到尽头,转而准备嫁给两人共同的好友,端木蕻良。
与萧军不同,端木蕻良自小家庭优越,性情温和,他认为萧红在文学成就上高于萧军。在武汉,她怀着萧军孩子和端木蕻良于1938年5月举行婚礼。与端木的结合,现在看来更像是文学观念的趋近后的结果。
对这段感情,萧红曾经这样形容:“我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史。是我在决定同三郎(萧军)永远分开的时候我才发现了端木蕻良。我对端木蕻良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
但端木自身的性格和自小优渥的环境,使他绝不是一个合格的照顾者。随后,端木应邀离开武汉,肚子留下怀有身孕的萧红。1938年萧红遇见丁玲,11月,萧红在江津白朗家生下一子,产后第四天,萧红称孩子头天夜里抽风而死,还有一种传言,说萧红亲手杀掉了孩子。
1940年萧红随端木蕻良离开重庆,来到香港。萧红创作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佳作,但久病缠身,在多家医院辗转。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困于九龙。1942年1月,端木蕻良和骆宾基将萧红转入玛丽医院。次日,萧红精神渐复,在纸上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萧红人生的最后44天,没有爱人陪在身边,在她身边的只有骆宾基。1942年1月22日,萧红在香港香消玉殒,年仅31岁。
“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以为得意。不得意又怎样?人生本来就是苦多乐少。”
--《呼兰河传》
如果不看作品,单看短短一生,母亲早逝,亲情淡漠、私奔被弃、满城流言、饥寒交迫、贫病交加、弃子、背井离乡、爱人出轨、被家暴、战争、婴儿死亡、逃难、病入膏肓、早逝......
人世间有千万种苦难,似乎每一种都在她生命里,等她品尝。
甚至很想怪她。追求独立,却一直无法自立。向往自由,却没有自由。反抗父权,反抗专制,却成为男权的另一种牺牲品;
女性的解放,其前提就是自我独立。萧红被生活所困了一生,身体如此,情感亦然。20岁那年,离开家乡,从此,她一生中的大多数时期,都在风暴里。不过,在战火流浪中的女人在旧社会想要独立自由,成为道德典范,恐怕太过苛求了。
就像电影黄金年代中饰演萧红的汤唯自白道:“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意去;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意去;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的世界里,我不愿意去。
我只愿蓬勃生活在此时此刻,无所谓去哪儿,无所谓见谁。那些我将要去的地方,都是我从未谋面的故乡;那些我将要见的人,都会成为我的朋友。
以前是以前,不是现在。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