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什么样的散文才算是好散文?》

2024-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茉莉花微开

昨晚,看了一场南周书院的线上直播课,主题是《什么样的散文才算是好散文》,主讲人是《雨花》的副主编育邦老师,代表作《从乔伊斯到马尔克斯》。

由于线上的麦不是很清晰,前半场基本上没怎么听清楚,好在有文字辅助,总算听了个大概。这课长有220多分钟,没能坚持听完,但总的来说,还是获益匪浅。

下面把听到的部分做个简单的整理、记录。

首先来说一下阅读。要提高阅读的品味,必须要读一些经典作品。选择适合自己的,有趣味性的作品。阅读需要庞杂,也需要专精。庞杂,就是指海量的阅读,它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打开一扇窗,带来丰厚的体验。专精,自然就是指有针对性的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说:“阅读就是抛弃自己的一切意图和偏见,随时准备接受突如其来且不知来自何方的声音。”

再来强调,为什么要阅读经典?关于经典,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拓展人的见识,并增长智慧。

阅读,不要跟在人家后面赶时髦,根据自己的节奏,选择合适自己的。有些书,当时不一定看得懂,到了一定的年龄和阅历,方能领悟。

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洞幽察微,发现新世界。米兰.昆德拉说:“小说家唯一的道德就是发现。”福克纳也认为:做一个作家需要三个条件:经验、观察、想象。有了其中两项,有时只要有了其中一项,就可以弥补另外一两项的不足。

写作需要有想象力。有人认为,我们都已经上了一定的年纪了,早已被生活磨平了想象力。老师认为,想象力其实也是可以训练的。比如,给你一些关键词,在一篇文章中把它们串联起来,通过玩这种游戏,提升自己的想象力。

都说,写诗,功夫在诗外,散文亦是如此。写人物的,要学会洞察人性。人物对话,尽量简洁,用最少的话表达最多的信息。做到余味无穷,不生硬、不直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文化类的,更讲究鲜活生动。文章,要做到活泼泼的一团生机,切记掉书袋,百度百科似的,最要不得。

好的散文,除了有独特性,还要有独创性。就是说,具有自己独有的气息,不同于任何已有的作家作品。福楼拜说:“形式和思想,就像人的身体和灵魂”,具有创新形式,独一无二。

好的作家,他的文章必定具有自己的风格。它是作家人格的内在组成部分。

无论写得好坏,都要勇敢地拿起笔。完成,只是一部分。好的文章,需要经过无数次的修改。

这里,抄录一段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的话:“

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修改和重写上面。我最喜欢把一篇写好的小说放上一段时间,然后把它重写一遍。写诗也一样。写完一个东西后,我并不急着把它寄出去,我有时把它在家里放上几个月,这里弄弄,那里改改,拿掉这个,加上那个。

小说的初稿花不了太多的时间,通常坐下来后一次就能写完,但是其后的几稿确实需要花点时间。有篇小说我写了二十稿还是三十稿,从来不低于十到十二稿,看伟大作家作品的草稿既有益也能受到激励。

我想到了那张属于托尔斯泰的排版用活字盘的照片。我在这里是想举一个喜欢修改的作家的例子,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喜欢这么做,但我知道他经常这么做,他总在修改,清样出来了还在修改。他把《战争与和平》重写了八遍之后,仍然在活字盘上更改。这样的例子会鼓励那些初稿写得很糟的作家,比如我本人。”

你看,世界级文豪的作品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如此看来,作为文字小白的我们,对于修改,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最近很流行零度写作,应该也是散文写作的趋势。这并非是字面意义上的不带情感的写作,而是说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在克制冷静的笔触后面,有波涛在汹涌。与海明威所谓的冰山理论类似,浮在上面的只是冰山一角,很少的部分,实际上张力极强,令人回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