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感——《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

2016-09-19  本文已影响0人  河里没有灯

已经不记得是从哪里看到的,是谁推荐的这本书。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推荐人并没有告诉我它是一本后现代的小说。

于我而言,这种类型的书确实不大对口,自言自语式的叙述方法(似乎我写日记也是这样的,自己跟自己对话……),对无关紧要的细节也给出很多琐碎的、更加细节化的解释。以至于看了一部分之后,怀疑难道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于是搜索了一下本书的简单介绍,这才明白过来,不是打开方式的问题,是打开的问题……

搜索中看到某位读者的玩笑话很有意思:只写个开头便把故事放那里,这是让很多作家很爽的事情吧……这本书确实是,除了主线故事,穿插的故事都是故事的“序言”,刚觉得这几个人会有更多复杂的故事,就结束了。

其实写这个不是为了吐槽的。尽管文风不对口,还是佩服作者架构这本书的新奇构思。因为一本书的装订错误,几个毫无关系的故事穿插在一起,而主线人物只是想找到最开始那个故事的下落。更神奇的是,那几个穿插故事的名字,串联起来又是一个故事的开头……总之一直到结尾,也不知道其中任何一个故事的下落,但是,这就是全书的故事,到此结束。

有点迷茫,似乎也有点恍然大悟。功力太浅,还没搞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不过这样的新奇结构,学习了。

把那些奇妙的故事名字摘录下来: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在马尔堡市郊外,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不怕寒风、不怕眩晕,望着黑沉沉的下面,在线条交织的网中,在线条交织的网中,在月光照耀的落叶上,在空墓穴的周围…… 

(串联起来果然像是某一个故事的开头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