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故事|由默默无闻变成别人眼中的学霸:不愿努力,不配梦想
有同学在简信上说:转专业后学习生活乱得就像一坨屎、需要学习的多如牛毛、又不熟悉环境,想学好学优太难,能毕业就不错了,学霸什么的简直就是不敢想!!真怀疑转专业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但我想用亲身经历告诉你:转专业后的我,在新学院也是籍籍无名,没人认识,没有名次;但经过大二的蛰伏,又加大三的锲而不舍,我的实力跃居年级第三,专业第一——两年时间,我做到了。
不要怀疑自己的选择!想学好跟转不转专业没多大关系!
通往这条路的巅峰,所需要的,更多是一种力争上游的习惯、一种不成不休的执念、一种别人能做到我也一定能行的决心和气势;最后成就自己如愿以偿,不过是高度自律后、自然而然的结果。
我的大学是在苟且中开始的。
因为被调剂到一个闻所未闻的专业,灰心又迷茫。
记得报到之后半个多月的时间,都没有上过课;只在逸夫楼一楼的阶梯教室集中过一次,大家做自我介绍,见识到各种牛掰的同学。
然后是领取院服,领军装。
其他的时间,基本是整个寝室,六人共同行动,吃饭、逛街、熟悉校园、理发……
甚至,军训结束后的上课,也一起赶在铃声响完后的那一秒,匆匆进入教室,然手玩手机,聊天,瞌睡……
当然,还有一件很热闹的事情,便是加社团。
无所事事的时候,多半是在寝室。
虽然不喜欢,却又不知,如果不这么做,还能做些什么?
那段时间,完全是依着身边的环境,随大流,浑浑噩噩。
虽然很忙,但内心却迷茫,心没有着落,不像高中时候那么踏实,更别提什么充实。
而学习,直到期末考试来临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大学是要学习、还要考试的!
但看看自己:一学期下来,居然没有买过一支笔,也没有买过一本专业书,更么有做过什么卵笔记,但是特么的要考试啊;更令人心慌的是,我特么的还是个想要转专业的男人!
一学期过去三分之二了,居然连本书都没有;上了哪些课程也讲不清楚。
我勒个去,这是读的什么书!
读书读个鬼!
大学第一次对学习用心,是在期末来临的压迫下,是在发现自己有可能挂科、而挂了科就彻底失去转专业资格的情况下。
可惜这认真来得有点迟,因为才想认真,寒假到了。
回到家中,当面对现实的苍白和无奈时,贫穷就是最好的醒酒汤,苦难便是最强力的催化剂,而寻求摆脱,自然就成了最大的动力。
大一下期初始,便制定了学习目标和计划,适当与宿舍和男生集体保持距离,增强自主活动能力;一学期下来,学年成绩居然在专业能勉强排得上名次!
转专业如愿以偿后,要求自己迅速适应,不再彷徨。
来到新学院,压力可想而知:要适应新环境,要面对新专业,还要弥补大一落下的专业课,更要与一帮已经在该专业浸淫了一年的老狗们竞争!想拿到名次,想领一份奖学金殊荣,何其艰难!
但想到,除了改变自己,别无他法,也就不再纠结处境艰难,而是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上:只要自己足够强大,一切便可以迎刃而解,何必在乎那么多有用没用的!
吸取并借鉴大一学年的经验教训,拿出高中时期的自制力和执行力,很快就高速运转起来。
顺从内心的召唤和渴望,确定一个要达成的目标,白纸黑字物化在专用的笔记本上。
所谓目标,其实就是一种欲望、一种念想,是雄心,是斗志。
目标不可以没有,它承载很多东西,是一种决心,一种态度,一种精神,意味着你不会随波逐流,不会得过且过,更不是且行且看。
更重要的是,明确的目标,也意味着你没有给自己留余地,不可能再欺骗自己,白纸黑字写那儿呢!
这就是为什么要在专用笔记本上写下来,不仅能警示,这个本子还能作为制定计划、定期总结、反思的阵地,也可作后期检验目标达成情况的对照标准。
我有一个专门的目标计划本,给自己定的目标是:
大二学年拿到一等以上,大三学年拿到国家奖学金。
目标只是一个光杆司令,只停留在想的层面,接下来要做的是:
合理、着眼全局、缜密而富有弹性的计划绝对必要!
我给自己定的作息计划,其中关于一天的时间安排,摘录如下:
早六点十分离开寝室;
早六点二十到七点二十,晨读,主要是大学英语和经典读物,地点在静湖边柳树下,或是湖心亭;
七点半到七点四十五吃饭时间;
八点到十二点上课,若没课,图书馆自习;
十二点到十二点四十左右,午饭;
中午十二点五十到一点十五午休;
下午一点半到五点上课;没课,图书馆自习;
五点到六点,和她一起晚饭、散步、游玩;
晚上六点到九点晚课;没课,图书馆自习;
九点到十点勤工助学;
晚十一点前入睡。
至于周末,该家教就家教,该运动运动,该聚会聚会,该约会就约会,若没有安排,就稳坐图书馆。
这只是计划中具体安排的一部分,把每天什么时段要做什么安排好。
另外还有目标、原则、要对自己说的话、预见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已经应对策略等等。
原则的确立很重要,毕竟事情那么多,还会有突发状况,给事情之间安排出一个轻重缓急、哪些该放弃、哪些该坚持,哪些能延后,而哪些又必须立刻做,则是日常计划之外的事情,是需要原则来规定的。
比如,专业课和选修课的关系、学业与恋爱的关系、平时论文与期末作业的关系等等,只能确立一个处理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没有办法规定太细。
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很重要,却不是关键,行动才是最为核心的问题。
没有行动力和执行力,目标和计划不过是个讽刺,沦为莫大的笑料。
要让自己按计划去执行,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学生活有太多太多诱惑,这些诱惑随便哪一件,都比执行上面的计划都要有趣得多。
但在我看来,不管外界如何诱惑,也不管计划如何无趣,关键是自己怎么选择。就如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表达的:
真的,只要你真心喜欢一件事情,真心想做一件事情,你一定会不遗余力,你会争分夺秒,你不会找任何借口。
即便如此,必要的心理工作还是需要的。
总会有疑惑盘旋在脑海,如果不去除,渐渐就会发酵,终有一日成为阻挠前行的巨大阻力,甚至会因此中断放弃。
比如,我就曾在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的时候,都想过一个问题:
万一实现不了怎么办?实现不了还有努力的必要和意义吗?
因为怀疑而迟疑,因为迟疑而犹豫,因为犹豫而挣扎,徘徊和迷茫又悄然而至。
身未动,心先累!彷徨和犹豫不决是最累人的!
可见,行动时,第一个阻碍自己的,不是别人或者别的什么东西,而是自身。
解决这种问题,关键是要学会与自己对话,自己与自己聊天,自己开导自己,要耐心对待自己。
我告诉自己:
为什么要拿奖学金?
一是因为咱穷,需要挣点生活费;
二是因为学习这件事本身值得去花心思和精力,学好了受益无穷,首当其冲是自身,不仅可以丰富学识、提高能力、为大四找工作积累无形资本;还能得到学院和学校认可,享受物质和精神奖励;也能顺便被其他人羡慕嫉妒恨,刷刷存在感和幸福感,一举多得!
更重要的是,青春不会因此荒废,青春会因此热血!去做吧,放心,你绝不会因此后悔的!相反,你一定会因为没有全力以赴而后悔不跌!你最怕的不就是后悔吗?
至于担心会失败,这个不可否认,毕竟没有万无一失的办法,没有谁能保证努力了一定就会成功,任何事都会有风险的存在。
所以,首先要接受;
第二,假设真的失败了,又能怎样?顶多就是继续默默无闻,但绝不会一无所获!至少,你收获了知识,收获了热血沸腾的青春,你没有虚度;
第三,混蛋啊,你咋那么不争气呢,咋就认定自己会失败而不是认定自己成功呢?如果真的怕失败,那就按拿破仑说的去做,避免失败的唯一办法就是取得成功!结果如何,不是你说了算的,现在担心,为时过早;但过程如何,你却可以掌控!把握好过程,结果自然会水到渠成!你的高考不就是这么过了的么?你要相信!
然后自己答应了。即便是执行途中依然升起困惑,但用这种办法调节,总能继续坚持下俩。
所以,与自己聊聊,做好自己的心理工作,也很重要。毕竟是自己在执行,要学会驾驭自己。
目标、计划、自我都准备差不多啦,剩下的就是纯粹的行动。
行动的关键,有两点,第一是自律,第二是方法。
先说自律。
所谓自律,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是需要自己遵守的纪律。
毛主席说,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我要说,自律是实现目标、执行计划的保证。
你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等候,不可以害怕一个人,甚至必须委身孤独。
有些事情,只能一个人安静地去做,安静了,心才能沉下来,才能进入另一个世界,享受在书海里畅游的痛快和充实。
不要害怕一个人孤零零,而试图去融入某个集体;也不要盲目去找归属感,而与人结伴,三五成群。
也不要等,就一个人,如果有志同道合之人,不妨默契随行。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而要学习,必须孤独。
大学可没有人管你,你要堕落,绝不会像高中那般,有人对你耳提面命、谆谆告诫。
所以,自律在所有因素里面,最为关键,你要管得住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让自己朝着要走的方向努力。
再说方法。根据自身经验,强调五点:
第一,课堂上紧跟老师,无论这个老师讲得多烂。
毕竟大学的老师,重在科研,授课只是兼职,并不专业在行。你要听的是他的内容,就不要太在乎呈现内容的形式,认了,忍了,专心咀嚼消化去吧。
第二,不仅要听这个老师的课,还要关注这个老师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课题等学术成果。
大学老师讲课的内容,一定会融入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会体现在试题当中。
第三,想方设法与老师交流。
大学的老师跟高中不一样,不会在教室等你备用,也不会在办公室等你来问问题,上了一学期的课,你甚至不知道他的办公室在哪儿,他只会在上课的刚好出现,一下课就会匆匆离去。
怎么交流?
教你一招:利用平时作业和考试试卷为载体。做作业和答卷的时候,你就当作是在与老师交流探讨,一定要表现出你关注了他的学术成果,也要融入你自己的思考和灵魂;在答完规定的作业和试题后,可以在结尾附上你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附上你的问候和祝福,效果好得不得了!我的课业成绩慢慢地基本都是优!
第四,自主学习。
这是方法中的核心,不懂自主学习,你就等着哭死吧!
转专业后,一学期最多的时候要学十六门课程,无论是平时作业,还是期末考试,一科来一次期中,再来一次期末,真够你受的了!最好的应对方法,是功在平时,平时就要花功夫,而且重点关注那些学分高、难度大的专业课,这些课程在平时一定要多花功夫;你还要有在几天时间内梳理完一本书、并且能理解记忆重点知识的能力;至于选修课,一般都是开卷,熟悉课本就行,无需记忆。
重在过程,赢在冲刺!我所学的专业,对记忆的要求特别高!在平时理解的基础上,到了期末前,就要加强记忆,开始冲刺!记忆中,期末考试一般都要持续两周,所以,也要根据考试时间安排好各科复习,分清先后主次。
第五,功在平时。
平时,我就是按照日常计划来行动的,严格执行,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很少颠三倒四;比如,六点二十到七点二十一个小时的晨读时间,那就晨读,很少拿来做别的事情。
就是利用这个时间,我读了两本大学英语,背下《老子》、《学记》,诵读《大学》、《论语》、《天人感应篇》、《孟子》等名篇。尤其是《老子》,我的最爱,晨读一定循序渐进地读,所以,当很多人还在与周公同眠时,我却在与老子在湖边柳树下对月言欢。
这本书对我人生的影响极大,包括的我笔名,上中下士,也是来自于《老子》一书: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目标基本达成,如愿以偿啦!而且,意外收获绝多!
你看,不管目标,还是梦想,都只是用来努力的!
不愿努力,便不配梦想!
不信你也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