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汉献帝,并不是一代傀儡皇帝,以下几点可以证明
汉献帝刘协是大汉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概都知道,书中的汉献帝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天子就是他。可是,历史上真正的汉献帝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得出答案。
第一,汉献帝并不是一个担小怕事,软弱无能之人,而他是一位明事理,忧国忧民,一心扑在老百姓身上,还有治国才能的这么一位皇帝。曹操说过汉献帝是一个娇生惯养的人,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从小就失去了至亲,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董卓被王允杀死以后,手下的人乘机作乱,汉献帝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怎能与娇生惯养挂钩?还有他天生就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他比他的哥哥更有帝王的风度:当董卓率军,在洛阳见到刘辩和刘协之时,刘辩吓得哭了起来,而刘协从容不迫,淡定中透露着王者风范,董卓问的问题,他对答如流。有一次闹饥荒,汉献帝命一位大臣开仓放粮,结果这位大臣竟然贪污腐败。汉献帝通过当庭煮米实验说出了他的过错。他没有杀他,而是让他继续管理此事,最后饥荒之事终于解决了。
第二,汉献帝不是无权的傀儡皇帝。汉末虽然混乱且不安定,各方势力宠宠欲动,但是,古代的人是特别尊敬皇帝的,皇帝是神。就算是曹操,他也不可能一手遮天,他的决定必须要得到汉献帝的署名才可施行。
第三,汉献帝影响了甚至扭转了三国历史的走向。为了拜托长安西部军阀的控制,重新稳定天下局势,汉献帝做出了东归洛阳的决定。事实证明,汉献帝的这一计划很有战略眼光。洛阳是东汉旧都,有着便于号令天下的优势。为了实现这一计划,汉献帝不惜历经千辛万险,耗时一年多时间最终到达了目的地。汉献帝的归来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东部地区的局势,势力本来相对弱小的曹操在拥立汉献帝建都许昌后,一下子就拥有了作为中央政府号令天下的优势,面对汉献帝的号令,地方军阀哪怕不愿服从,起码也得做做样子。
第四,汉献帝与曹操的关系绝非是简单地利用与被胁迫的关系,而更近似于一种合作的关系。在汉献帝的朝廷中,并非全部都是隶属于曹操的嫡系势力,也有很多听命于自己的大臣。当时天下的很多有才之士人心归汉,依旧怀有着强烈的拥护汉朝廷恢复天下一统、实现汉室中兴的志向和愿望,因此,他们奔着拥护汉献帝的目的才来到曹操的帐下,表面上是作为曹操谋士协助他平定地方割据势力,实际上是代表汉献帝与曹操合作。这里面最为突出的代表是荀彧。
第五,汉献帝并不支持刘备。刘备虽然声称他是汉室宗亲,但实际上这是根本说不清楚的事。在汉献帝的眼中,刘备也只是一支普通的地方军阀势力,要实现天下一统和安定,他主要依赖的是曹操和孙策的势力,刘备这些人是必须要加以扫除的,更不会寄以他中兴汉室的希望。
第六,汉献帝最后退位,并非是在逼迫下做出的无奈之举,汉室衰亡已不可逆转,应该顺应形势、为保护黎民苍生免受战火屠戮而主动做出的选择。汉献帝将皇位让给曹丕的时候,不仅不是在曹家势力最为旺盛的时候,恰恰是在局势对曹丕十分不利的时候。
笔者认为,历史上真实的汉献帝,虽不能说是一代英才雄主,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人物。在他一生执政的过程中,从来都没有做过一件错误的决策,如果说有真有什么错的话。假如他生在一个安定和祥的年代,那他一定会成就一翻霸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