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商网红直播带货,我突然顿悟了
回顾网络直播这个行当,好像最早在2010年以前遥远的pc时代有过那么一段时间各种直播秀(貌似主要被一些特殊行业应用),但一直不温不火的没有大量普及。再之后应该是2013年前后做游戏语音交互起家的YY们的爆发时代,以游戏直播进入了大众视野,随即衍生出了吹拉弹唱的才艺直播间,诞生不少网红主播。此后搭着4g网络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播开始疯狂扩展,渗透到了各个行业。从2016年淘宝正式接入电商直播后,有了后来的一马平川之势。再加上2019年以来的疫情影响,线下实体经济萎靡不振,线上直播迎来了爆发的风口,由此诞生了如薇娅李佳琪们这样的超级巨头。
之前在《关于微商的思考》一文中写过流量和商业的模式的关系,总结一句就是有流量的地方自然会孕育出商业模式。在各平台和相关利益体的鼓吹下,呈现出烈火喷油繁花似锦的盛世,大家争先抢入赛道。商业模式本身没错,但是被邪风刮歪了。今年以来随着监管的跟进,以及几个巨头的塌房,这个商业模式开始有了拨乱反正的势头,赖以生存的人一定要警醒!
我们公司在2018年初开始做自己的私域,2019年底开始做私域直播(微信生态做的还可以),持续到2020年后半年公域一直没有做起来。我们的品牌知名度不高,头部主播多次参报没有通过,有黄牛报价好几万尝试了抢坑,最终没有做成,所以只能通过淘系达人后台寻找一些中小主播。找外部主播合作带货多场,ROI是永恒的痛。
首先说明一点,我们的主营业务线不在电商渠道,电商渠道中新开一条产品线原定要为主业务做引流尝试,所以并没有全力以赴的投入,可以说是浅尝辄止的探路。
如图,是2021年10月我们一款定价29.9元的产品(成本8元),两件打包的方式合作中小主播的真实记录数据,其中还有个别是付坑位费的。
带货合作汇总(部分截取)看着这个结果,欲哭无泪!是的,这仅仅是部分截取,完整的综合统计数结果差不多也接近这样,玩下来真的在真金白银的亏损,我特别不理解,钱赚不到,数据也几乎可以忽略,花钱玩这个图啥?
当然,必须承认我们的品牌竞争力确实不强,可还是想狡辩一句的是同类目好多万个商家,头部品牌寥寥无几,像我们这样的小玩家肯定是大多数哦。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产品定价为成本3-4倍,平时运营按打骨折的5折促销力度,毛利率最起码能够接近50%,带货主播们除盘踞掉大把流量给我带来的焦虑外,没有任何好处。
下面是我们店铺自播数据统计,其中成交数据为直播期间全部成交,没有剥离非推广成交订单。
自播汇总(部分截取)从结果来看,持续投入自播不断优化还能看到那么一丝丝的希望。但最终我们在2021年底完全砍掉了这个实验产品线,停掉了所有外部的合作,沉下心来稳扎稳打的做新媒体和私域的小增量,这半年多以来收着打的比去年稳多了。
直播带货中的几大要素,平台(流量池)、品牌方(货主)、主播(中间商)、消费者(买家),理论上应该是依次传递价值的关系。
但现实中品牌方却成了最终的羔羊,被层层压榨陷入恶性循环的无尽痛苦中。为了搭上头部达人的流量,商家不得不依据类目水平,给出“历史最低价”、“历史最大优惠力度”,大多数品牌方的需求弹性空间很小,议价能力很弱(甚至根本没有),刨除产品和仓储运输成本后,类目巨头也许凭借自身成本优势还能剩余一丝丝微弱的利润,但一般的商家根本扛不住。主播和机构动辄就要抽取20%以上的佣金,很多供应链不强的大品牌都未必能够实现盈利。商家也要过日子,照着这个玩法下去,品牌方越赚不到钱也就越没法提升服务和质量,更遑论发展了,长此以往的恶性循环下,前景何在?
再说平台方,平台当然希望供给双方均衡增长,可以接受2:8定律,但不绝对容忍不了0.02:99.98的。不管是淘宝还是抖音都一样,主播和平台是枪虾和虎鱼的共生关系,一起来对外收割流量的。作为平台方,看到主播做大到可以垄断流量左右平台的时候,怎么可能坐视不理。如大家所见,无论是因为税务还是产品质量问题,快手的辛巴开始到淘系的雪梨、薇娅、李佳琪们跌落神坛,多米诺骨牌开始倾倒了。对平台而言,一哥一姐倒下了无所谓,大把流量可以拿出来重新分配,还能趁机把平台流量结构优化的更合理。
消费端……此处省略三万字……
之前总是觉得电商网红直播这个商业模式是拧巴的,不理解这种3分钟一个品的流水席,何德何能有如此当量?不管怎么吹捧选品严格、缩减供应链成本,用精选、甄选或者更高端的词汇来粉饰,也否认不了巨头中间商盘踞压榨品牌的事实,终究会陷入恶性循环,良性的商业环境不应该这个样子。传统供应链的中间商,至少会先垫付资金扛着库存压力,而现在的网络主播们没有任何前置约束,确实砍掉很多层级缩短了供应链条,让品牌方扛着成本和库存压力,极力压榨品牌方给终端优惠,但自身的吃相又极为难看。殊不知主播这个屠龙少年,斩杀中间商这条巨龙的同时,自己逐渐化生为了面目更恐怖的恶龙。
直到前几天看了一段中国电信视频号的直播,直播过程中没有打了鸡血的“oh my god”,也没有“3.2.1上链接”,更没有“把老板灌醉签合同”的浮夸剧本……这是纯粹的客服直播,两个客服小姐姐全程根据用户提问介绍套餐,示范客户端的操作,想要办什么业务自己选择好在客户端即可办理。跟线下营业厅中用户咨询的场景类似,用户问完问题就走了,直播间在线人数不算很多,持续在1000人上下。
看到这个后突然顿悟了,直播确实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但不是这个商业模式的问题,而是被做偏了。直播的呈现完全可以让用户在线上的感受逼近线下的体验,与活生生的人产生互动来找回久违的“被看见、可感知”的消费体验。在某个模式发展初期,大家欣喜狂欢,当激情退去日渐平淡的时候终归要回归理性本质。
咱们以往购物的时候,走进商场里面对琳琅满目的货架,翻看货架上的商品,这时候走过来一个营业员亲切的问“您好,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需要我介绍一下这个产品吗”,之后通过交流沟通解决了自己的需求。未来的直播也大概率应该是朝着这样的方向净化,少一些浮夸的粉饰,多一些实际的温度。
沉舟侧畔千帆过!但凡有能力的商家,都应该逐渐摆脱达人发展自播,自己可以减轻供应成本让利给终端,至少可以保证最基本的盈利能力,活下去最重要。如鸿星尔克,很多品牌已经在这么做了。这确实难,可谁又能随随便便成功呢?
至于流量打法,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