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

电影中的为什么、怎么拍

2017-08-24  本文已影响22人  六一青年

若你喜欢看电影,偶尔看电影时也喜欢说上一两句,那徐皓峰的这本《刀与星辰》,应该去看一看,若你恰好喜欢武侠,那这本《刀与星辰》,你必须得去看看。

应该变为必须,无非是多了喜好。

没有喜好,必须要看的就只有字而没有书。

徐皓峰是武侠小说家、导演、编剧,写过《道士下山》、《国术馆》、《武人琴音》等一系列的武侠小说,是《一代宗师》、《道士下山》、《镖门》等电影的编剧,拍过《倭寇的踪迹》、《师父》以及近期上映的《刀背藏身》。

多重身份汇合在一起,注定他观察事物的角度会与其他人不同,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也不同。

我一直认为写影评不在于介绍,而在于解释。

看电影和看书不同,看到不懂的地方很少有人会停下来,花几分钟思考,同时囿于知识水平有限,对背景不了解,大部分人看完电影后是没有看懂的。(此处特指优秀电影,烂片不存在看懂,知道烂,就是懂了。)

像毒舌电影写影评,往往从“是什么”的角度向读者解释:这部电影观众看到的是什么,但其实导演拍的“是什么”,讲述的其实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从哲学、伦理学的角度探讨应该怎么去理解电影中的人物,怎么理解导演借故事表达的道理。

因此读毒sir的影评有一种发现未知从而惊喜的快感:“原来如此”。

这种感觉读《刀与星辰》时也常有,不同的是毒sir是从素人的角度去写,而徐皓峰是从导演的和编剧的角度去写。

他会向你解释为什么导演要这么拍,会告诉你台词应该如何设计从而去暗示情节的发展,会告诉你为了表现这样的故事情节应该用何种手法拍摄。

一部电影,导演、编剧看到的东西,往往比观众多。这就好比同行业的生产者总比消费者要了解产品。

这个特点在《刀与星辰》中随处可见。

《刀与星辰》中徐皓峰在赏析《卧虎藏龙》这部电影的动作设计时,并没有过多从武术动作的美感、独创性去说,而是从武术指导、动作对故事情节的暗示等去解构。

在竹梢上有一场戏,是周润发有个点章子怡眉心的动作。几秒左右的画面,在外行人看来是平平无奇,一般不会注意。

而这个动作恰恰是周润发武当剑门的授徒仪式,道家系统中俗称的“点玄关”、“开窍”,从电影看来李慕白是真的想收玉娇龙为徒。

从电影表现的张力来看,仪式化的动作比迫切的语言要好。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徐皓峰鉴影角度之刁钻特别,没亲身拍过电影的人是很难发现这一细节的。

豆瓣上关于《卧虎藏龙》的影评,普遍认为这是个道义压抑情感的故事。

而书中徐皓峰在《一部电影的显隐技巧》中认为《卧虎藏龙》表面上讲的是情感被道义压抑的故事,实际上讲的却是男人寻欢的故事,不然电影许多细节难以解释。

如碧眼狐狸一个照面就被李慕白打到,她又是如何杀得了他师父的?玉娇龙追求爱情,终于见得龙小虎,为什么最后又自杀?

李慕白一下山就对俞秀莲有感情暗示,为什么又突然拒绝了她?

说是“朋友妻,不可欺”的束缚,可是一下山眉来眼去时嘴里嘟囔的“不是说好的?”又是怎么回事?

李慕白下山说是为了“隐退”,他本来就在山上,在山上淡泊地隐退不是更好?何必下山,千里送剑,搞得兴师动众,完全没有“隐世”的利索。

而这一切的答案都可以从李慕白的一句台词来解释“达到一片死寂境界,只有光…..”,这段台词暗示李慕白练的不是武功,而是丹法中的“人元丹法”。

练这种丹法需要找异性来匹配阴阳,否则便无法得道。因此他下山并不是为了归隐,而是寻欢。这也是他为什么要送剑给贝勒爷——修道之人依附官府能够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修道。

《卧虎藏龙》中的竹林打斗,在旁人看起来拍的非常飘逸潇洒,演员吊威亚吊得非常长,以致节奏非常慢。

这点和其他武侠片(徐克、王晶)向来快节奏的打斗方式相反,李安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

从导演的角度出发,徐皓峰认为李安这么拍并不是想表现男女决斗,而是男追女跑,通过慢节奏把武打场面转化为爱情场面,李慕白和玉娇龙在竹林中并没有打几下,更多的是互看互等。

节奏一慢,便出现了慢镜头。常规的武打片的慢镜头是为了凸显动作造型,而李安的慢镜头则是男女之间的凝视,甚至出现了男俯女仰这类接吻戏的镜头法。

因此李安之所以使用这种慢节奏的拍摄方式,是为了表现男女之间的调情。

书中对导演的拍摄手法,编剧的情节设计的解构俯拾皆是,就不一一举例了。

通过阅读徐皓峰的影评,往往可以重新认识电影。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去重新理解台词,从人物背景重新理解动作,从拍摄手法上重新理解故事情节。

他的影评会告诉你,电影并不是一个简单肤浅、直白的影像,它有深刻的内涵,需要认真地思考每一处细节,才能懂。

(后台回复:刀与星辰,获得电子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