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获得幸福最重要的能力——感恩

2020-05-11  本文已影响0人  叶枥香香

孩子获得幸福最重要的能力——感恩

文\叶枥香香

一、资料与依据

哈佛大学从1938开始,跟踪了724 位研究对象,一半是哈佛的学生,另外一半是波士顿地区贫穷的年轻人历时75年。

结果发现,影响幸福和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是人际关系的质量。

而人类痛苦的一个核心因素,是本能的负面偏好,就是关注环境和人的负面信息,也倾向于把遇到的人和事,解读为负面,还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文化影响。

做人要幸福真的是太难、太不容易了。如果不改变一辈子都太难了。改变的话,会越来越容易。

感恩的品质,是使生活改变为幸福的基础、核心。

因为当我们把关注点放在感恩上时,就会关注万事万物积极美好的东西,把本能的负面反应修建成积极美好的通往幸福之路。当我们感恩时,就会打开与人连接的通道。

所谓有质量的人际关系,就是你身边的人,真的看到你、感恩你所做的,成为你的滋养。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没有比他人对你的感恩更让人温暖欣慰的了。让我们把感恩锚定在身体和健康上。

感恩有你们同行,一起走在创建幸福的路上。

很多人把感恩当成一种付出,其实感恩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基于此,哈佛大学提出12个令人快乐的习惯,其中第一个就是——感恩之心。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被培养感恩之心,那他会丧失幸福的能力。

反观自我,我就是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人。回想儿时父母留给我的印象,更多的都是恐惧、紧张、害怕、逃离,没有感恩。没有感恩,没有很感激父母给我的这一切。也许父母曾给过我这样的教育,却被害怕与恐惧淹没了。所以,说得好听一点,我是一个慢热的人,直说的话,就是冷漠。尽管生活也不错,但是却从来没有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二、案例

既然感恩之心决定着一个人的幸福指数。那就要从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让他知道他现在拥有的这一切都是值得感激的。

比如,女儿早上上网课,没有时间吃饭,奶奶会把饭做好,亲自端到书桌上。作为妈妈就应该去指导她:奶奶亲自给你送饭,你能拥有这样的条件,应该充满无限的感激,下课后要把碗筷收起来,洗干净,回馈奶奶。这是对孩子感恩之心的培养。不管饭菜味道如何,奶奶的这种行为是让人非常感动、非常感激的。

生活中的很多情况,都从正向的角度去引导。

比如,爸爸早上通常起的很晚,孩子就有疑问,爸爸为什么这么晚了还不起床?这种情况下,给到孩子的解读应该是:爸爸为了这个家庭,如此辛苦,晚上工作到很晚,早上累得起不来床。我们不要去打扰他,让他再休息一会。这种正向的解读,是告诉孩子爸爸的辛苦,让孩子对爸爸的付出心存感激,从内心深处知道体谅他人,继而去照顾他人。而不是去抱怨:太阳很高了,饭菜都凉了,还不起来吃饭!

感恩之心的培养,会形成孩子精神的内核,感恩之心也将是他一生幸福的种子。

因为孩子在生命之初是不知道感恩的,他认为这些都是应该的,大家就是应该围着他转,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感恩,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三、谨防误区

感恩之心的培养要谨防一个很重要的误区,那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把感恩之心培养成了孩子的愧疚之心。

当我们让孩子去感恩生活环境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每一点滴的言行时,其实我们在背后所运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对比。这种对比之下,势必就会让孩子产生“自己不够好”这种感觉。那么怎样才能够避免这种做法呢?那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只去描述客观的现实,从正向的角度去陈述这是一件什么事情,而把后续的对比放在一边。

举个例子,爸爸早上起来起的很晚,因为工作的原因夜里加班了,我们在这种情况下给的孩子正向的解读,那就是爸爸很辛苦,早上起来起不来床,因为他加班了,为了这个家庭他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把客观事实描述清楚就够了,而不需要再有后续的对比产生。而我们很多家长习惯性的做法是把后面一部分紧接着随口而出,那就是:你看你自己也不懂事,你看精力旺盛也不好好去学习,晚上不加班早上不起床!你看,这就成了一种指责,一种抱怨,在这种情形下,孩子对爸爸的这一种行为就不会产生感恩之心,而是会觉得那是自己不够好的源泉,从而产生了愧疚之心,或者说产生了憎恨之心。

教育,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东西,它在很多的细节之处都在给我们彰显着教育的真谛,而我们要学会在这些细节处停留下来去思考一下,在这些细节处驻足。

相信每个父母的初心都是好的,但是,我们是否能够获得初心所渴望的结果呢,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