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500字想法

关于“惰性”的反思

2016-01-25  本文已影响208人  宇一心

改变自己的计划随着工作的回归似乎又变得困难重重,这份朝九晚五的工作看似轻松,可是却占据了我绝大部分白天的时间。当然,这也只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你会说时间都是挤出来的,还有很多工作之外的时间可以利用。是的,继续反省,其实根本内因是惰性又开始占据上风,而根本外因则是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确实无法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和灵感。

先说外因:这种在公司和家之间的来回游走其实有点僵尸的味道,尤其是当工作已经没有任何挑战性和新鲜感的时候,过一年的感觉就像过一天,因为每天都几乎是一样的。如果下班回家后也同样规律到乏味,吃饭、看电视、看书、洗漱睡觉……那日子就真的过成复制品了。

如果有一天突然离开这个世界,竟没有任何可以回味的精彩,想想真的很可怕。也许改变不是个容易的事情,是需要时间和耐心慢慢调整和积累的过程,但起码在这个有心改变的过程中,是不是可以尽力记录下更多的风景和感悟呢?

再来说说内因:惰性!我曾说过要接受自己成为一个普通人的事实,这种接受更多意义上是要全然接纳自己的不足,接纳如成千上万普罗大众身上都有的劣根性:懒惰、贪婪、自私等人性的阴暗面。当然,接受并不表示放任,而是首先承认自己是个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有喜怒哀乐,就是善恶同体的复杂生物。

在社会道德的引导下,人类大都是向着勤劳善良积极奋进的美好一面在前进,同时约束着那些负面的本性。而约束和克制注定会是一个自我鞭挞的痛苦过程。就拿最常见最没有杀伤力的惰性来说,有多少肥胖者在减肥的道路上依然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又有多少立志学这学那的人三分钟热情半途而废。一时的惰性会带来偶尔的挫败感,而一世的惰性肯定会“造就”平庸乏味的一生。现在对于我来说,接受惰性的意义在于不会把自己逼得太紧,不会因为离计划稍有偏差就强烈自责陷入痛苦,允许给自己适当的时间调整目标和心态,从而软着陆重新进入奋斗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