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男孩用“敌敌畏”结束自己的生命,出租车司机真的万恶不赦吗?
近日,河南鹤壁19岁男子打车从上海虹桥高铁站到浦东新区,与司机私下确定100元的价格,但付费时不小心付成1010元,索要无果,数日后自杀,引起全网对出租车司机网暴,针对这名19岁男子的悲剧,我却另有看法。
我不知道为何当下的青少年如此“脆弱”,动不动就抑郁甚至产生自杀倾向。把国家交到这样一代年轻人的手里,国家不可能健康发展。我知道,会有很多人骂我冷血,认为我对年轻人的轻生不够怜恤,对贪小利的出租车司机的行为没有提出严厉的批评。
我承认对出租车司机的贪心产生了怜悯之心,换作我是出租车司机,我也可能贪心起念,毕竟这多出的910元,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估计要跑2-3天的车才能挣到的收入。事实上,19岁少年的“香消玉殒”跟出租车司机没有直接的联系,当一个人要选择某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其实与他人无关。
全网指责出租车司机因为贪心而导致少年寻了短路,逻辑上站不住脚,试想,为了区区的910元,就能寻了短见,这样的少年即使存留在社会上,估计也难创造出价值,我们尊重少年的选择,但我们没有必要为他的选择感到痛心。
作为七零后,我们经历过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艰苦岁月,经历过白手起家的艰难历程,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曾经受过的骗,吃过的苦相比被骗910元的少年来说,其痛苦足以让我们喝上几十回的“敌敌畏”,但我们没有选择自我了结,而是在岁月的鞭打之下,将自己打磨成了“反脆弱”的一代人。
19岁少年,怀揣手机,会报警,到最后还有钱买“敌敌畏”,说明其肯定不止拥有被骗的1010元,另外,以100元的价格打车,说明其家境并不差,要知道上海的公交地铁相当发达,打车应该不是最省钱的方案,而是最舒适的交通选择,从这一点来看,这户人家并不象网上所说的那样穷困潦倒。我前些年到上海出差,坐得最多的交通工具就是乘地铁,毕竟便宜,快捷还方便。我们不能因为同情少年就把一些不属于他的形象和他家的形象附加上去。
根据我的观察和分析,这位19岁的少年在性格上应该犯有偏执和强迫症,甚至有抑郁倾向,否则,损失区区910元,就选择了轻生这样的路,他能想到买“敌敌畏”,却想不到家里对他抚育的不易。
有人认为这位19岁少年选择轻生是因为社会太过冷漠,除了对出租车司机网暴之外,亦有人对警察不予立案表示愤怒,认为警察的不立案对少年的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我看来,这纯粹胡扯。立案的基本要求是其金额达到3000元。事实上,警察已经查到出租车的车牌,19岁少年可以根据车牌顺藤摸瓜,找到这家出租车公司的领导,提供证据,我相信这个钱是可以要回来的,退一万步,即使要不回来,在工厂打工,也就一周不到就能挣回来,采取自我了结的方式,才是最对不起家庭的方式吧。
这位19岁少年之所以选择自我了结的方式对社会的冷漠进行控诉,其根本原因在于已作为成年人其心智却远未成熟,可以说是他的偏狭和任性害了他自己,这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出租车司机当然要为自己的贪心承受一定的惩罚,事实上,如今全网对他的口诛笔伐已经让他受到了现实的报应,但少年的死跟他真的扯不上关系。请大家放过这位司机,毕竟他也是处在社会的底层,没有必要因一个错误而犯下更多的错误。
吴伯凡在《冬吴相对论》里曾经探讨过“反脆弱”这一话题,如今,我们很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反脆弱”的学习和训练,否则,培育一批“豆芽菜”,终究无法挑起建设祖国的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