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文字的旅行
窗外又响起了一声声知了的叫声,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炎炎夏日,不知不觉中在北京院已经度过了两年时光,不知不觉中已经写了40余篇稿件了。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文案人员,但是写作,却是我工作以来感受最深刻的。
从最开始的只言片语到现在基本可以独立写些东西,写作陪伴一直陪伴着我成长。平时在聊天的时候,有些同事认为写作对于我们没有太多的意义,建好模型、做好计算、写好程序感觉就可以了。其实不然,仔细想想,作为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一个社会人,每个人都离不开与人交往,要把自己的想法、需求、感受、情绪等信息传递给别人,也肯定离不开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口头或者书面的表达形式。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经说:“我的语言边界就是我世界的外延。”
其实语言表达的锻炼,也是一种自我职业素养的锻炼。当我们向领导汇报工作时,能不能抓住重点,理清逻辑,为领导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我们在编写报告时,能不能写得条理清晰、毫无错漏,真正体现出报告蕴含的价值……等等这些,都能从表达和写作当中得到提高。
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我深深地体会到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只是基本功,背后需要更深厚的支撑。一篇好的文字不仅需要强大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更需要强有力的思想,只有满足这些才能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才能把事说清、把理说透。所以每遇到好的文章或者重要的材料,我总会反复地读,分析其结构,抓住文章的脉络,才能深刻地体会其思想内涵。
经过一篇篇文章的锻炼,我认为思考、书写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整理思路、拓展思路的过程。把零星的感悟整合成为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的文字,这是一个不断打磨思想逻辑的过程。无意间翻出了两年前写的文章,我们会发现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思考能力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思考的深度、广度都不一样了。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写作的门槛更低了,我们都可以在网上写作,通过自媒体发表。这是一个好的时代,机会多了,材料多了,而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给自己一场文化的苦旅。
写文章其实说难,也不难。首先要有“心”,情怀和思想是文章的核心,也是最初的东西,其实无论什么样的问题,我觉得“心”是第一位的,没有“心”的文章即使辞藻再华丽,也只能有其形而无其神。其次,文章要有见识,见识就是视野。“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需要的是见识,经年累月积淀下来的对生活对工作的理解,是每天收藏一点的技巧和心得。再次是文字,一篇文章中我们用什么文体,采取什么结构,用什么修辞等等这些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仲夏时节,并且燥热,静下心来,挑个合适的时间,写些文章,谈些感受,在这场文化的之旅中留下一串串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