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黑色十三年
01 皇后之丧的风波
乾隆十三年有两件大事,一件是金川战争进行到最困难的时候,面对小小顽敌,清军骑虎难下,清朝政府面子丢尽;另一件是孝贤皇后去世。
尤其是皇后去世对乾隆影响特别大,他开始性情大变,谁都看不顺眼,满朝大臣都人人自危。
皇后去世一个月后,皇帝阅看翰林院所制的皇后册文,发现满文译文中将“皇妣”一词不小心译成了“先太后”,这一小小过失让皇帝勃然大怒,下令把管理翰林院的刑部尚书阿克敦斩监候。
事情到此远远没有停止。按满族旧习,帝后之丧,官员们在一百天内不能剃发,以表示自己专心悲痛。但这是不成文的规定,很多官员不在意或不清楚。然而,乾隆却下旨要将剃头的人处死,最后深入调查之下,他发现剃头的人实在太多,才不得不轻判。
对于自己的孩子乾隆也看不顺眼。当他发现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在皇后的丧礼上表现得不够悲痛时,竟然公开宣布两人永远不得继承皇位。
皇后之丧风波中受处分的官员,从大学士、总督、尚书、巡抚到基层官员,不下百名。官场莫名其妙刮起了一场破坏力巨大的风暴。所有的官员都对皇帝刮目相看:原来在他们心目中一个温和儒雅、宽厚仁慈、自制力极强的君主,竟然还有这样喜怒无常、任性纵情、残酷冷漠的一面。
后人回顾历史,发现乾隆十三年是乾隆一生政治的一大转折点。
02 对官僚集团忍无可忍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鳏夫因为丧偶而导致的心理失常事件。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场风暴实际上也是皇帝对官僚集团压抑多年的不满的一次总爆发。
即位之初,乾隆的宽大之政赢得了“万民欢悦,颂声如雷”。但是,宽大的政策实施久了,官员们不但不会因为感激的越发勤奋,反而越来越懈怠。各地办案效率低,腐败之风也渐渐抬头,各地政府出现巨额财政赤字。
在“宽大原则”下,社会治安也出现恶化现象。比如,雍正对私盐查得很严,那些偷运私盐的小民往往被治以重罪。乾隆上任之初,大发慈悲,允许老百姓少量贩运食盐。不料命令颁布不久,天津就出现了大批农民,大规模贩运食盐,每人所负不超过四十斤,然而架不住人多势众,数十百人纠集到一起,一次贩运上万斤,严重影响了盐业专卖。
随着经受的挫折越来越多,乾隆皇帝越来越理解了父亲的选择。他过高地估计了官僚集团的品格。中国官僚集团的素质和心态已经大大不同于唐宋时代的士人,他们整体上放弃了人格尊严,放弃了社会理想,蜕变成了唯利是图的“奴才”。
所以,在他们面前悬起官爵和财富,同时收紧绳索,举起皮鞭,以“法”、“术”、“势”来统驭他们,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03 由儒入法
从乾隆十三年起,乾隆抛开了宽大仁慈的面具,抛弃了“以礼治天下”的梦想。
乾隆十三年前,皇帝对于全国的死刑犯一直网开一面。乾隆十四年秋审朝审,皇帝一反以前的做法,不留情面,大批勾决,均即处死。
乾隆十五年、十六年,正好是乾隆和皇太后四十、六十大寿,按常规,这两年死缓犯一律不处决。然而乾隆宁可破坏大庆的气氛,他也要置贪官于死地。
对于贪污官员,他拿起了雍正皇帝用过的老武器,命令他们自填亏空,他的要求甚至比雍正还要苛刻。
对待民众反抗事件,他的处理也分外严厉。他还大力整顿军纪。鉴于金川战争的不利,乾隆特别宣布,凡关系军务的犯人,更要从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