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以宽仁得天下,安天下,治天下
五代十国,国破家乱,民如草芥,你方唱罢我登场,朝代更替就像家常便饭。有权者,便心怀野心想称王,称王者又怀疑手下有权者,举起屠刀杀戮,反而又逼反下面有权者。造成了夺权者杀戮,手下有权者害怕被杀戮反抗的恶性循环,直到赵匡胤截止。赵匡胤当时为禁军最高统帅,平时治军严厉,但是又心怀仁慈,善于收买人心,所以被手下黄袍加身。
当赵匡胤欺负柴氏孤儿寡母得天下,并没有对柴氏赶尽杀绝,而是优待柴氏后人,赐给柴氏后人丹书铁券,免死金牌。赵匡胤尽量减少杀戮,以劝降为主,除非冥顽不灵之徒才会被肉体消灭。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最是无情帝王家,无任何亲情友情,哪怕是李世民这样的对待大哥留下的三岁小孩也是绝不放过,尽早除后患,以免危害自己的皇权稳定!
赵匡胤以宽仁得了天下,虽然得了天下,但是谁都不知道这个天下能维持多久。后唐,后梁,后晋这些短命王朝历历在目。赵匡胤也心有忌讳,但是赵匡胤吸取教训却并没有沿袭老路,拿起屠刀杀戮妨害王朝稳定者。
赵匡胤再次以宽仁之心,以“杯酒释兵权”方式解决了五代十国时代皇权与实力武将之间长期互不信任的动乱之源。敞开心扉和武将谈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赐予金钱,削去兵权,保全他们的家族。这些平时不可一世之徒,在如此阳谋下,看到赵匡胤对待柴氏后人的态度上,反而心甘情愿放下手中权力。赵匡胤彻底解决了武将叛乱作乱问题,实现了以文治国安天下。
赵匡胤为了赵家天下长治久安,给予读书人极高的社会地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大宋真正得以实现。为了鼓励读书人对国家事务的关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给赵家后继者立下碑文,不得杀士大夫及言士者!虽然大宋也有权利斗争,但都是贬谪异地,点到为止,不实行肉体消灭。比起明朝皇帝动不动朝堂之上对大臣打板子,言语上羞辱,八股文对读书人的禁锢,大清的读书大臣,只能自称家奴,沦为和太监一样的地位级别,文字狱的大肆杀戮,是何其幸运,赵匡胤的宽仁简直是华夏之幸。
所以大宋将华夏的文化在封建社会发展到顶峰,唐宋八大家宋占其六,词文化发展到巅峰,文人不担心文字狱,没有思想包袱!宋立国三百年无中断,都是宋太祖赵匡胤定下的宽仁治天下得民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