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

思维逻辑:不成规矩不成方圆

2020-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刘鸿文

我们先来看看孔老夫子说的一句话:“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在礼乐制度下,天子宴会可以有64个舞女,诸侯48个,大夫32个,结果有一个大夫季氏在宴会上摆出天子阵仗,请了64个舞女,把老夫子给气坏了。

你可能想,这有什么所谓呢?花的又不是孔子的钱,你生什么气呢?

要知道,在礼乐制度统治下的时代,一切都有绝对的规定,无人可僭越,就相当于今天我们我们闯红绿灯要被罚一样,那时候可能也理解不了,走个路你还得看红绿。

再举个例子:

天子出门,带冕旒冠,冕长一尺二,挂12旒,也就是十二串珠子,诸侯9串,大夫6串,卿3串,士无旒。

所以今天我们看电视剧,很多时候不和史实,比如皇上只有9串或者11串,或者韩国拍的电视剧里面居然带12串,如果这样早就被大军压境了,这叫造反。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就是因为人们不遵守礼乐制度了,如果今天社会上出现大家随意违法的现象,那也叫当代的“礼崩乐坏”。

我们再来看看礼的含义是什么——所谓礼,就是让人们处在自己最适合的位置上,不可僭越。

举个例子:

周的大宗的意思就是嫡长子,也就是正宫娘娘的第一个儿子,只有他能够继承父位。

小宗就是除了嫡长子之外的孩子。

西周的灭亡,不是因为烽火戏诸侯,而是因为周幽王想要废长立幼,这就是明显的“违法”。

你想,你自己定的制度自己都违背了,我们为什么要遵守?所以西周灭亡,春秋战国开始。

好了,我们大致的聊了聊当时的社会制度,而更重要的,是我们从这个制度背后看到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社稷关怀。

中国的古制几乎是整个世界史上最稳定的制度,将这个庞大的社会机器绵延数千年,西方人总是想不通,是因为两者的思维方式截然相反。

中国人的视角放在“实用”,放在“社会”,放在“江山社稷”,所以这种人文关怀的思维方式就导致了这种社会形态的体现。

我们带着这种思维方式,来看看中国的“动物学”。

中国并没有生物学意义上对动物的研究,而是将动物赋予文化意义,用此传递自己的治国理念。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伯乐,伯乐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年?不是因为他的相马技术好,而是古代文人把相马之术赋予意义,也就是识人之明,以此寄托了自己对于帝王的希冀。

再比如说,小羊生下来都会跪在地上喝母乳,在生物学的意义上是因为这是生下来肯定会这样,但是文人却将此上升到社会意义上,也就是孝道。

再比如,因为中原地带的动物迁徙较少,都是乖乖待在自己的出生地,所以古人就引申出了“安土重迁”和“父母在,不远游。”,也引申出我们刚才说的“礼”,也就是大家都要和动物一样,乖乖呆在自己的位置,不要想着谋反。

你看,当思维视角不同,甚至缔造的文明趋向都完全不同。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我们的古人将动物简单定义为禽兽,两足为禽,四足为兽。

而西方的罗马则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博物志》的自然百科全书,而中国似乎在这方面的生物学研究完全没有。

这么粗略的定义和这么稀少的研究资料,似乎显示着我们的古人丝毫没有智慧,实则完全不是。

中国人将视角集中在社会关怀和人文思想,缔造出了中华文明;而西方将视角集中在另一个角度上,则缔造了完全不同的西方文明。

如此看来,不只是个人,甚至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都会导致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