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亲子教育婚姻育儿

多谢女儿关照,我又成长不少

2019-06-15  本文已影响14人  杰德的十四行诗

首发于公众号:杰德自修室

去年的6月15日,我在医院里强忍阵痛,终于在晚上8点25分生下了女儿。那晚产房就我一个孕妇,所以生完孩子后,家人都进到了观察休息区。在观察室,我一边闻着值班室里飘来的榴莲肉香(孕期为了控制摄入的食物热量,我放弃了最爱的榴莲),一边看着熟睡的女儿,她嘴角经常自发性地上扬,就像在微笑,而我也会情不自禁地一起傻笑。孩子姥姥在一旁给我复述护士的话,说女儿长得很俊,等奶皮褪掉会很白。

这一年过去了,我女儿确实越来越漂亮(自己的孩子,怎么看都美),不过长得白可就说错了。首先,我们夫妻二人长得不白。我是标准的黄皮肤;我老公的肤色,委婉点说,显得我真是肤白貌美!另外,出了月子后,我们几乎天天出门溜娃,她的小脸小手就没白过;今年夏天,给她换上吊带小裙,露出小胳膊小腿,我相信到这个月底,肯定能跟小脸小手一个色号!


女儿助我成长

迎接新生命,心里自然很温暖,但当时我并没有完全适应母亲这个角色。产后虚弱是次要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姥姥在身边,我总想去依赖她。

真正让我决心改变的契机是去年九月底。当时我回老家,还带着孩子去朋友家做客。因为跟几个朋友好些年没见,心里又激动又开心,就一直忙着和他们聊天,几乎忽略了女儿的感受。傍晚回到孩子姥姥家,女儿立刻大哭起来。我努力回想做客时的细节,心里非常自责:她在朋友家的床上睡醒,身边却没有一个熟悉的大人,心里是不是很害怕?她除了吃奶便是睡觉,还不哭不闹,这会不会是她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天哪,她是有多大的委屈,到家才哭?此外,当时的我换尿不湿和抱孩子都算不上麻利。我突然感觉自己太过娇弱,长此以往,对我对孩子,都会弊大于利。

女儿刚学会玩“嘟嘟飞”

最后,我决定自己带娃。很快,我迎来了第一个考验:平衡各种关系。平衡我们一家三口,平衡家务与陪玩,平衡学习与健身……一开始,我感觉自己的脑子完全不够用,顾此失彼是常有的事。我算是在女儿一次次的哭闹声中寻出了与她的相处之道:哭闹时唱《小雪花》,她能很快地恢复平静;换尿不湿时唱《伦敦桥》和《这个老人》,她不会自顾自地翻身爬走(现在改成陪她唠嗑了);摔疼时陪她照镜子、唱《小黄蜂》,她会很快破涕为笑;当她想自主进餐时,我就给她足够的食物和时间去“糟蹋”。而我自己也找回了舒适的生活状态:她睡觉时,我做饭、健身、工作;她想自己玩儿时,我就陪在一旁看书、写教案。在夜奶这件事上,我好像没太受罪。我本身自带“睡神”属性(坐着哺乳都能睡着),女儿刚好又随了我这一点,她吃饱,我喂完,娘俩各睡各觉。


女儿是孙猴儿哪吒金刚葫芦娃一般的存在

最近,女儿玩儿的花样越来越多:扔东西、学说话、发嗲撒娇、模仿大人的各种行为……每天清晨,我都会把置鞋架摆放整齐,迎接她新一天的“扫荡”。只要她一进学步车,就像哪吒踏上了风火轮,直冲到鞋柜前,每扔一只鞋子,就配上“嗯!啊!呀!”的狂欢。那一刻,我竟然像在看堂吉诃德大战风车!

女儿特别喜欢blingbling的鞋子

晚上7点左右,她会准时开始“表演”:像是在身后搂住我脖子,发出“咦咦”的发问声;或是小嘴巴附在我膝盖上,鼓出“噗噗”的放屁声;要不就坐在沙发一角,撩起自己的小肉腿,用脚尖挠挠头皮,再转转脚踝,观察一会儿脚趾,对其大声尬聊几句;如果大家都假装不关注她,她再放大招——独立行走三四步,跪地那一刻,还给自己鼓鼓掌。终于,她开始犯困,我将她抱起,她又赶紧拍我肩膀两下,那拍肩方式有力却随意,特像领导在关怀下属,我感觉自己被女儿“调戏”了……

从女儿意识到自己能够说话以来,她经常没来由地大声喊叫。我会给她喝些水,养养嗓子任其发挥,但心底还是希望她能换个方式,比如再学几个词,像是我问“吃不吃饭?”她能说“吃!”“喝不喝水?”“喝!”“洗不洗澡?”“洗!”那该有多爽!现在问女儿这些问题,她全用慷慨激昂的“qià”来回应,小身板还激动地颤抖。

身边的过来人总爱说,“孩子会说话了,嘴就会懒”或者“孩子会走路了,腿就会懒”。我信过……但实操时却发现问题不全在孩子,更多在于大人的“于心不忍”。当她想要一样东西时,我没办法像孩子姥姥那样,一次拿对;我选择把她所指方向上的所有物品挨个试一遍。原因很简单,不想让她太舒服。如果她以后也会耍赖不走,我想我会选择陪她一起蹲着;她哭闹,我抱抱,稳定一下情绪,再继续陪她蹲着。她现在的脾气,挺像刚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美猴王。还好我也一直在改变,以前像悟空,现在像如来。

不过,说起这些做法的灵感,我还要感谢老妈!她说自己小时候没能从我的姥姥那里学会几道菜,怪自己太懒;然后我比她小时候还懒。以此类推,要想让女儿勤快点儿,我只能继续懒下去!


《德雷尔一家》帮我放下了完美主义情结

怀孕时,我一直靠追剧来缓解自己的不安情绪,因为我总是莫名地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母亲这个角色。看Call the Midwife/《呼叫助产士》,我从剧中体会了初为人母的惊吓和惊喜;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妈妈的遥控器》,我明确自己不想成为什么样的母亲;看The Durrells/《德雷尔一家》,我意识到自己那顽固不化的焦虑更多是来自于过去的学习工作习惯:完美主义。

The Durrells S04

The Durrells围绕着一个英国家庭在希腊科孚岛的日常生活展开,第一季中每一个人物都不是省油的灯:德雷尔夫人常年自己抚养子女,早已忘却怎样为自己而活;大哥是个牢骚精,爱给母亲出谋划策,但是一闯祸就立刻撇清关系;二哥憨厚鲁莽一根筋,最爱耍刀弄枪;三姐花痴,只在意自己的美容大业和身边的帅哥,彻头彻尾的傻白甜;四弟只爱与小动物们相处,无心学习人类文化。

可就是这样一群不完美的人物让我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德雷尔一家,剧中每一个人都会犯错,甚至在同一个问题上出错再三,但是他们依然会按照各自的能力和经历不断地成长,这便是让我产生共情的地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为什么一定要完美呢?尽力做好自己,尽力养好女儿,这就够了。很庆幸在跟女儿正式见面前看了这部英剧,我放松了,女儿才会更快乐。

那么,接下来的17年我只需默默修炼一件事,就是剧中的"A part of loving is knowing when to let them go(爱的一部分就是知道该什么时候放手)."

结语

前几天,我在豆瓣上看到一个话题:“你有什么想留给孩子的‘传家宝’?”思前想后,我们夫妻二人,普通人过着自己简单的小日子,即便是拌嘴,也好像是因为平日过的太甜腻,加点辛辣来平衡一下。那我们就留给女儿获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吧。女儿你放心,爸爸妈妈一定隔三岔五地“撒狗粮”,让你在充满爱的家庭中慢慢长大!

豆瓣话题和高考那天拍的照片

最后附上纪伯伦的一首诗,用以自勉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 卡里尔•纪伯伦,《先知》第四章(冰心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