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如何熬煮中药
1 用什么锅煎药
煎药最好选择砂锅或者陶瓷锅,也可以是搪瓷锅或者不锈钢锅。但是铁锅铝锅什么的就不要考虑了,会和药物起反应影响药效的。
2 什么是古法煎药
先将药材用冷水浸泡30至60分钟,浸泡的水量以淹没药面3至5cm为宜;然后把药材倒入药罐并加入水,大火烧开转小火,让药液始终保持大家涮火锅时微微沸腾的状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860220/bf1d56baf6adbd15.gif)
如果是急着打感冒或者赶时间,也可以全程开中大火。
可以半盖盖子,既能减缓水份蒸发,又可以加快某些药物的毒性挥发。
一般来讲,把加入的1L水煎至600ml就算煮好了,把药液倒出,早中晚饭前或饭后半小时各服200ml, 那么这剂药就算是交代了。
有同学会问,600ml的剂量不太那么容易掌握,一般大概要煮多长时间呀?
一般来说,煮药时间40分钟到60分钟不等,有些药物需要煮半个小时以上才能把毒性降解掉,比如细辛,所以建议大家都煮半小时以上。
古法煎药一般没有二煎三煎之说,夏天怕馊可以把喝剩下的药液放冰箱(附子剂除外),等到下次喝的时候,再煮沸就可以了。
3 哪些典型药物需要特殊处理
提前煮的药
附子:外面药店买的附子,无论生附子或者炮附子,都需要先煮1个小时以上。尤其生附子,要多加水开大火,让它保持在沸水中来回游泳的状态。
乌头:一般用制川乌,用500ml水加真正的蜂蜜50g先煮1个小时。
细辛:开盖煮半小时以上会把毒性降解掉,含有马兜铃酸哦,怕不怕……当然其它药材能一起煮个把小时的话就不用提前煮了。外面某些成药容易出事,原因之一就是炮制的过程为了降成本而压缩了蒸煮时间或者工艺流程,导致毒性没有充分降解。
葛根:提前煮20分钟,据说可以让葛根的药性释放得持久一些,当然时间来不及就一起煮吧。
砸碎或者切开的药
桃仁、杏仁、酸枣仁:煮之前要剥皮或者直接锤碎成小块;
砂仁:破掉坚硬的外壳,露出里面的小黑仁;
大枣:煮之前切成两半;
生姜:切片;
硝石、龙骨、牡蛎:锤成小块。
包煎的药
生石膏、芒硝等矿物类:生石膏等矿物类的小颗粒会刺激肠道,所以要用煎药袋或者纱布裹起来再丢进水里煮;
旋覆花:旋覆花长有细小的绒毛,如不包煎,可能会刺激咽喉,引发咳嗽或者呕吐等副作用;
葶苈子、车前子、青葙子:属于细小的种子,如不包煎,容易粘锅,药液中也不容易滤除;
海金沙、青黛、灶心土:如不包煎,煎服时容易溢出或沉淀。
提前处理的药
生半夏:生半夏锤碎成小块,水烧开后放入,煮一分钟即可关火。再把生半夏捞出来,放水龙头底下冲洗一下即可入药。
要注意生半夏表面那层膜有毒哦,没事儿不要去舔……JT叔叔说舔完以后,你的舌头就像被钉子钉住了一样疼,嗓子会烂得三天三夜不能讲话,好可怕的。
尤其是生半夏长得白白胖胖像糖豆,家里买了生半夏,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小孩子去碰它。
要是怕麻烦,去药店买可以直接入药的姜半夏好了,效果可能没有生半夏那么好,估计剂量也需要增加。
后放的药
木香、砂仁、苏叶最后5分钟放入;
大黄四两煮半个小时用来泻下,大黄二两煮10秒用来解毒;
芒硝也是后下,具体煮法详见《伤寒杂病论》条目或遵医嘱。
烊化的药
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等。
那啥叫烊化?就是把上面那些XX胶倒入已经煮好,并且倒出药渣的药液中加热融化。
好了,就先说这么多。
中医博大精深,每味药可能在不同组方结构中的功用不一,煎煮法也不尽相同,具体的煎煮实施过程,大家要翻书看条目,谨遵医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