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之后,再也不用担心写不出文章了

2023-09-29  本文已影响0人  柯林随笔

曾几何时,写文章对于我来说,简直是要了命。经常是磨蹭半天,啥也写不出来呀。

总感觉想表达的内容,写不透写不爽。好不容易写完了,也觉得不是个玩意儿,根本不敢公开出来。

直到......我看了这本书:《模板写作法:世界上最简单的写作课》。

从此,我写文章就再也没有那么抓瞎了。

这本书到底有什么魔力呢?

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01. 简介

这本书的作者是山口拓朗,有着近20年写作经验的职业撰稿人,之前也介绍过他的另外两本书。

本书主要内容,其实就是讲了写文章可以采用的三个模板

为什么写文章需要使用模板呢?

这就像新手学做菜需要菜谱,建房子需要设计图纸一样。

模板可以为文章提供基本的蓝图,有了模板,写文章时就有了方向

02. 模板

这「三个模版」分别是:列举式、结论先行、故事型

下面,我们来详细的介绍下这三个模板。

2.1 列举式模板

列举式模板,是对于同一个主题,需要分成多个要点来表述的模板。

这是一种比较通用的模板,我们在文章开头,先申明主题,引出需要列举要点的数目;然后按照重要性顺序,将要点一一列出;最后是总结。

按照列举式模版写出的文章,会让读者感觉结构清晰,行文流畅。读者会对文章的重点有很好地把握。

2.2 结论先行式模板

结论先行式模板,首先提出自己的主要观点,然后是理由、依据,接着是事例、证据,最后是结论

这种模板类型,多用于说服型的文章。这种文章,需要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论证说理以及具体事例证明的方式,来加大自己观点的可信服力度。

在这类模板中,还可以加入对可预见反驳观点的处理,从而,进一步强化自己观点的力度。

这类模板写出的文章,读者会感觉逻辑缜密,容易接受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2.3 故事型模板

这类模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吸引读者看完文章,并且接受作者的观点

结构是:主人公遭遇低谷,然后遇到了转机,接着是转变、成长,最终达成完美结局

这也是我们通常在电视剧或电影中看到的故事结构。这样的结构,会营造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观众被深深地吸引。

一开始,主人公遭遇低谷,能让读者产生同情主人公的心情,随着故事的进一步发展,读者会产生身在其中的“伴随体验”,仿佛这些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

这样的模板写出的文章,读者会被深深的代入其中,感同身受,待读者读完文章后,作者的目的也会容易达成,比如一些带货软文。

以上,便是基本的三类模板。写文章之前,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模板,进行大纲的填充,这样,就不会每次都是从零开始写文章了。

作者比较推崇的是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设计文章的内容。那么,使用了这些模板,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根据模板的结构来问问题,将答案补充完整,就能形成文章大纲。

这三个模板基本上可以满足大部分文章的需求。但是,当需要写一些比较长的文章的时候,就要灵活地把这些模板组合在一起来使用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比较常用的组合模板。

03. 组合模板

这三个模板,可以像搭积木一样任意组合。

我们举其中两例来说明:

3.1 故事型+结论先行

全篇以故事型为主线,但是在阐述遭遇转机的时候,可以插入结论先行的模板进行说理论证,以充实主人公做出转变的心路历程,从而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3.2 结论先行+列举+故事型

在结论先行式模板的说理论证部分,插入列举式模板,使用多个层次的理论依据,使得论证更丰满;在事例的部分,则插入故事型模板,使事例更能感染读者。

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文章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关于模板的部分,我们就说得差不多了。

但是,在我们写文章的时候,究竟应该选择使用哪种模板呢?

这就需要根据文章的不同目的来决定。

04. 目的

如果文章是介绍、通知、说明报告类的,一般就要采用列举式模板,这样可以把需要说明的素材清晰地展现。

如果文章需要强烈地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比如宣传、商务类的,那么,就应该用结论先行模板。

至于故事型模板,通常是为了让读者能够对作者描述的场景,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达到影响读者的目的。

05. 小结

这本书介绍了三个写文章的模板,可以用于大部分文章写作过程中。

如果能够熟练掌握,并能灵活应用,就可以更轻松地写出好文章。

对于初学写作的朋友,还是比较实用的。

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