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

你若有本事!入内在外,又有何区别?

2019-02-18  本文已影响12人  京东河

关注微信公众号

【望京青年】

看世界 知冷暖

让奋斗的你不再孤独!

这两天,

又翻看了床头的一本老书——《围城》,

为什么说老?

一个是因为

这本书就像一个老朋友,

很早就认识了,

而且心心相惜;

另一个是因为

再次拿起这本书,

本打算像参加一个饕餮盛宴,

又好又快去吃完……

结果事与愿违,

一直搁置,

一直断断续续,

就像涓涓细流,

隔三差五滋润着我的心田。


天下只有两种人。

比如一串葡萄到手,

一种人挑好的吃,

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

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

第二种人应该悲观,

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

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

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翻开书,

读到这段话,

看着窗外,

我想到了这两天发现的一个现象:

在地铁站内:

左手边是自动滚梯,

右手边是爬楼梯。

在走进地铁站时,

我经常会面临选择困惑:

走楼梯怕累到,

乘电梯怕堵着。

前两天,

大学好友C打来电话:“兄弟,我不想干了,我要出去!”

刚开始,

我是很诧异,

因为在同批毕业的哥几个中,

只有他去了我们羡慕的——体制内,

当时,

“体制内”这个词火得不行,

就是屌丝逆袭的标准配置,

比迎娶白富美的聘礼值钱,

比嫁给高富帅的嫁妆还贵;

到现在出现的

公务员离职潮,

体制内员工的跳出围墙。

两种境遇,

也就是几年的光景。

现在回过头来看:

在体制内

相当于选择走滚梯,

滚梯会带着人往前走,

相对轻松省力。

但是,

滚梯的速度是固定的,

每个人的位置、

顺序也是相对固定的。

一旦不习惯慢节奏,

想要尝试插队赶超时,

难度都很大!

在社会打拼,

好比选择爬楼梯,

每次都走得辛苦费力很多。

但是,

如果体力状态好,

努力地往前赶,

调整位置的选择空间就海阔凭鱼跃。

掩卷沉思,

我拨通了C的电话:

我和你讲一个这两天思考的“楼梯和电梯”的现象……

确实,

体制内,

是一部分人的福音。

在体制内,

意味着也许现在挣得不多,

但是不用担心以后会喝西北风,

前提是不要犯错误!

有人乐在体制的生活,

没有大风光,

也有大清闲。

而另一些人,

感觉好像误入了死胡同,

一眼望到的都是黑。

言而总之,

“体制”就是我们每个心中的哈姆雷特,

每个人都有或“对”或“不对”的看法,

至于对不对,

只要不发生在自己身上,

是没有人在乎的。

最后挂掉电话前,

我像一个将死之人,

向C吐露了良言:

就目前社会实际情况而言,

如果在体制外,

四五十岁的员工企没有做到中层以上岗位

或者没有一项过硬的专业技能情况下,

未来是非常不乐观。

而你现在多少岁?

从毕业到现在这么多年,

除了会议参加的多一些,

除了材料准备的多一些,

除了溜须拍马的多一些,

你还有多少核心竞争力?

你要么走,

而后就是一无所有,

因为没有哪一个公司,

会养闲人。

要么忍,

让你有吃有喝,

却行尸走肉……

讲完这些,

我长舒一口气,

其实是对他讲,

也是讲给自己听,

因为自己

也是拿体制作为挡箭牌,

当成怀才不遇的泄愤出口。

人,

在多数情况下,

本身就不是一个能够客观的动物,

总是无比吹嘘,

无比看高自己,

或许,

我们都要像牛顿一样谦虚:

站在巨人的肩上。

而这个肩,

又去哪里寻找?

最后,

再缕一缕:

体制内外,

终究只是一种形式,

萝卜白菜各有所好而已。

选择体制内外,

更是选择工作的形式和外观状态。

世俗的东西固然不能缺少,

但选择体制内外,

最重要的是要分析这样的选择

是否能让你的内心无悔?

是否所从事的职业,

能给你所想、所需、所求?

倘若看清这一点,

入内在外,又有何区别?

—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