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简书古诗词伯乐专题一江诗语

闲话诗心之大唐气象(2)——边塞与田园

2023-01-01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江山人

文/图  一江

【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大唐强盛,强过以往华夏各朝,甚至强过世界上同一时代的任何一个帝国或王朝。它的疆域空前广阔,它的国力碾压诸雄,一时邻邦藩属不论远近强弱,争相入群,万国来朝,分分钟挤爆大唐朋友圈。

        然而加入你的朋友圈的,未必就是你的真朋友,蹭上大唐热度的周边各国各族,有些未必一定是真心归顺。他们的可汗甘于低头,相中的一定是他们喜欢却没有的,而大唐皇帝端坐高台,享受的只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无比虚荣。

        受了人家也是高贵的头颅,咱家的真金白银还是必须要拿出来的,同时恩威必须并施,咱家那广袤的边域、漫长的疆界,也必须派遣大量强兵悍将来巡守,以随时应对并教训一下那些不听话的夷狄胡蛮。

        这样一来苦了的,自然是底层的劳动人民。对于他们来说,服役戍边,妻离子散,弟兄分别,沙场刀弓,就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

        诗心之二:大唐气象之边塞与田园

        杜甫就不幸面临过这样的辛酸。他用一贯的白描手法,诉说戍边御敌,弟兄离散,天各一方,生死难卜的现实,写得伤心欲绝,感人至深: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再看李白,一首《关山月》,同样控诉戍边遭遇,但却深沉磅礴,意境深远: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看似描写边塞风光,实则在发泄个人愤懑。他并不是一个酒后狂徒,实际上他比那些官僚集团更关心民生,只是他将悲天悯人的情感,隐藏在了他那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的诗句中,明月,天山,云海,长风,体现的是气魄,是胸襟,是一种自然流露。

        不过若论气魄,若论豪情酣畅,又有哪个比得了诗鬼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再看他的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鼓角震天,壮怀激烈!在长吉笔下,战场浴血也幻化成了色彩斑斓。你且看,置身于满目萧瑟之秋色里,鏖兵于悲壮惨烈的战场中,能不令人神魂激荡,荡气回肠?李贺鬼斧神工,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豪气浑然,意境天成,一读人醉,再读神往,三读魂惊!

        有唐一朝,描写边塞风云,大漠长烟,甚至沙场鼓角,铁血忠魂者,愚以为,诗以圣手王少伯为最: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再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再如: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著名的还有王翰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更有王之涣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高适的: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的: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当然,岂能少了王维的: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一大类诗作,细细读来,你可以领略塞外风光,你可体会戍边艰辛,你可读出思乡之苦、别离之痛,你可读出保家卫国之情、建功立业之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从这些诗中你一定可以品味到,将士啸立萧萧西风,征人踏过漫漫风尘。诗人也是将士,征人也是诗人。

        诗人置身广袤边塞,笔墨铺就方寸雄心。若飞鸟走兽,若关山城郭,若春风夜雪,若鼓角笛箫,所见所闻所感所叹,皆可入诗,诗作立意高远,诗人用情真挚!

        诗虽出自书生意气,而不妞妮造作,诗虽每闻剑影刀光,更多铁血丹心!诗人执笔之手也能金戈铁马,书生缚鸡之力亦可气吞山河!   

        上一个有资格谈论边塞风云的朝代,只有一统天下的大汉王朝,故而边塞唐诗多以汉朝边关故事为引作典,内容有褒有讽,有控诉有怜悯,所谓遣怀言志,抒诗情、明诗心者也!

        前述提到摩诘,相较于他的边塞风情,我却更喜他的那首晚秋田园之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我想无需多言。你且细细品来,那里秋雨初霁,荷叶田田,堪比世外桃源;那里山水秀丽,风景优美恬静,皓月流泉,浣女莺歌,使人流连忘返……

        笔端画意,胸中诗情,是王维寓画于诗、诗中有画的集中代表,它就一个字,美!

        有一大批唐朝诗人,远功名而近山水,去闹市而醉桃源,吟诗弄赋,避世却不消极,歌风宴月,隐忍无失高雅。

        还来先看维摩诘: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只那一句千古名言,我便读出了诗人自得其乐的闲适。你看他,兴致一来,独自信步云游,走到水源尽头,坐看行云起伏,遇上村叟,则惬意谈笑,浑然忘归,悠闲之状态,了然之人生,可见一斑。

        一生碌碌如蚁,反观我辈,可有这般情操意趣?芸芸众生,自忖何时能了却这超爽的向往!

        再读其六言一首: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田园乐》,描写绘形绘色,意韵诗画自然,工笔凝重,写意传神,有着色亦有渲染,字里行间透露出环境的寂静清幽,与居客的慵懒闲适,相得益彰,意趣盎然,令人百读不厌。

        谁人能将远离闹市的偏远山村,写成高大上?只有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他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他向往陶渊明式的清闲,这里没了喧嚣,少了纷争,有的只是淡雅和空灵。王维诗里的田园,此刻最像一幅清淡萧疏的水墨画。

        君再品: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田园诗人洁身自好,孤身静处,寄情山水,吟风咏月,他们并非不问世事,只是他们那种平淡到了极致的修养,使得他们即便处于苍凉孤寂处,也能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和平与淡泊,而这正是诗人的所追求的忘我、无我、有我的空灵境界。

        诗有李杜,更有孟王!论起田园诗风,坚决不能落了孟襄阳: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看这环境,青山绿树,如此恬静,如此开阔;看这情景,把酒家常,何等亲切,何等自然。诗人也是,一朝享受这等闲适还不过瘾,捎带手又约起了重阳之日的酒与菊花,率真,随性,跃然纸上。全诗深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词美学,风格朴实,大气浑然,为我之喜甚!

        再读这一首:

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

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倘是炎炎夏日,来扎鲜啤,清凉后于柳荫下煮壶香茶,将此诗读来,是何感觉?

        另一首孟诗,算田园诗有些勉强,写景的确可以称霸诗群: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烟,愁,旷,低,清,近,只此六个字,简单的勾勒,画面却不简单。日暮烟渚,天比树低,江月照人,这是一种寂静萧瑟的低沉意境,三四句回答了第二句的承转,你可以猜一下,是先有了三四句,还是先有的首句,这两句谁为因谁为果……

        王建的这首《雨过山村》诗,廖廖几笔便描绘出了山野乡村的那份静谧,那份优美,那份情趣: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结句只一个“闲”字,通篇的诗情画意倾刻间便晕染开来。

        柳宗元笔下一首《渔翁》,环境幽雅闲适,渔人生活日常跃然纸上: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不愧是大家,只几个字,便营造出极强的蒙太奇式的画面感,一桨摇动,人过中流,山水碧绿,心旷神怡,任他高天流云追逐,我自悠然自得……

        古来文人,学而优则仕,抱负远大,宦海沉浮本无可厚非,一旦仕途失意,只好将一腔忧郁,寄情山水田园,修己身的追求高过治国平天下。

        他们或激或愤,或避或寄,他们傲世独立,亲近自然,他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他们自甘平淡,自得其乐,他们在尽情享受远离喧嚣的田园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