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样的事情总是在发生……
文:期会
前不久,我写了一篇对稿件滴血的鉴赏的评论,聊了聊对房思琪的故事和N号房事件的随想。(文末附有链接)
仅仅过去一周,随着《南风窗》的报道: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儿三年,揭开这位总裁父亲的“画皮”,又一个血淋淋的惨剧被公之于众。
如果说林奕含的故事让我看到的是天才陨落的悲哀,去年年底会院叫兽带给我表里不一的错愕,几周前N号房事件是对群体恶的愤怒。
这一次,我感受到的却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共情疲劳的无力感。
为什么这样的事情总是在发生……
从群体到个体,从成年女性到幼女,从师生到养父女,从pua到性侵家暴……
为什么受伤的永远是女性……
如果这样的事只是一次两次,也许我尚且还能像之前的那篇文章一样,站在一个纯旁观者的角度,去对一个群体做人性兽性的归因。
但现在这样的事被揭露的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甚至可以说是越来越常见。
一个普遍的常识是:一件事绝对不是在被揭露时才发生。
所以我们看到的变多本身,实际上是一种进步。
因为以前的那些我们看不到的并不是没有发生,而是仅仅没有被揭露。
换句话说:坏事变多了,不是人变坏了,而是人本来就这么坏,只是被发现的变多了。
这一点往好的方向去解读可以说是社会、法律的监察力度提高了,媒体、舆论的社会责任感变强了,所以体现的东西应该是进步的。
我不会去否认揭露这些事情本身的积极一面。
但从另一个角度去想,即使是在现在这样一个有所进步的时代,这样的事情依然在发生。
这件事发生在现在或是发生在十年前,被揭露或是没被揭露,对受害者身心所造成的不可逆伤害没有任何区别。
我们看得见的是这样,更多的那些我们看不见的,也是这样。
这样的事情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去反思、会去归因、会去感慨、会去呼吁……
但它依然在发生,也许在某一个不知名的小角落,也许就在为下一个热点埋伏笔(我真的宁愿是后者)
在信息化的时代,任何新闻热点总是来的快,去的更快。
情绪都是热烈的,记忆却是短暂的……一时的舆论压力从来都不能根除洛丽塔式的罪恶。
而比起事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应该有的反省和思考。
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作者刻画过房思琪家庭里性教育的缺失。
这一次的事件也同样,一个耐人寻味的养父女关系,没有经过再婚,也欠缺合法的收养手续。其母身为唯一合法的监护人在其中扮演的又是怎样的一个角色。
家庭教育的缺失,无疑在很大一部分上是类似事件出现的源头。如果没有原生家庭的充分支持和保护,缺少阅历的少女在道貌岸然的人渣面前就是羊入虎口。
细想鲍某对李星星的严格控制,对第一次立案证据不足起到的作用。
那位高管的一系列行为虽变态却带有很强的反侦察意识,也许会比房思琪故事中的老pua玩家李老师更具预谋性。
他利用的或许不仅仅是一对母女的弱小与单纯,更有法律上对监护权责和非法收养限制上的漏洞与空白。
我知道一个人的兽性永远无法根除,类似的事情肯定还会发生,所以我既怕这样的新闻出现,也怕这样的新闻消失,更怕这样的新闻先出现后消失、什么也没有留下。
我们需要关注它、批判它、谴责它,甚至我从来也不会介意看到针对人渣的污言秽语或问候祖先,但我们更需要记住它、反思它。
受害者的伤痛难以挽回,但法律的漏洞可以弥补,法律的铜墙铁壁是对一个潜在的受害者最好的保护。
最后,不管是鲍高管还是钱叫兽,衷心祝愿每一个人渣都能身败名裂,一生受法律和舆论的双重制裁。
作者简介:
期会,取自一期一会,公众号只舟行巨海小编,标题就能看出来的起名废。
外表乖巧,内心朋克,喜欢硬核又有趣的好文章。
希望能做一个丰富又有深度的高质量公众号。
更多精彩:
关于房思琪,关于N号房的随想(同作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