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习惯,每天一点点

2018-02-07  本文已影响0人  清浅92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什么叫习惯?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请把你的双手十指交叉,紧紧地握在一起。之后看看你的哪个手的拇指在最上面?右手?还是左手?然后请你身边的其他人也照做一遍,你会发现其中会有人跟你不同。

那么,试着故意让另一个手的拇指在上面,你会发现这样做很别扭,对比其他人,就会发现,自己做起来这么别扭的事情,他们就做得很自然,反过来亦是。

这就叫“习惯”。习惯,就是也许别人做起来就那么别扭的事情,你可以做得那么自然。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我们大脑结构的原因。

在奥·康普诺利所著的书《慢思考》里,把人的大脑分为:反射脑,思考脑,存储脑。反射脑管直觉,思考脑管理性,存储脑管记忆。

这也与另外一本广为人知的书《思考,快与慢》里对大脑结构的划分不谋而合,作者丹尼尔·卡尼曼将我们大脑里的两种思维系统,分别命名为系统1(快思考)和系统2(慢思考)

总的来说,系统1,反射脑,依靠直觉,习惯,根据以往的生活习惯下意识的做出反应,比如穿衣,吃饭,刷牙等等,这样是最节省大脑损耗的,但往往因为快速,自动反应以及过往的经验产生误判,因此会经常犯错;系统2,思考脑,依赖逻辑,通过理性分析与计算,做出反应,缓慢但更加正确。

行为科学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有5%是非习惯性的,而其它的95%的行为都是源自于习惯。

这个结论是非常惊人的,我们一天中95%的行为都是下意识的反应,是不过脑子的!

那么这项研究结论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和实际作用呢?那就是通过不断的练习,把思考脑中的认同的逻辑,变成反射脑中的习惯,帮我们从狭窄的5%,跨度到广阔的95%。

比如要养成写作这样的好习惯,写作这样的事绝不是靠系统1下意识就会去做的,得启动我们的系统2思考脑才行,但是却是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把写作这件事变成反射脑系统2中的习惯。

对于好习惯的养成过程,大多是痛苦的,但当习惯养成,变成条件反射以后,就不会痛苦了,而是自然而然的事。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养成习惯呢?习惯这东西都是说着容易,做着难,正所谓志常立,常新。

对于习惯的养成,有一个非常好用的方法,就是微习惯,就是把一个习惯的目标大幅度缩减,缩减到很小,小到不可能失败的地步。这样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而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它也因此成了极具优势的习惯养成策略。

比如,你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变成每天做1个,把每天或者每周写一篇变成每天写200个字,每天看一页书,每天记一个单词等等。

阻碍养成习惯的两大阻力一个是:缺乏勇气和动力,无法开始行动;另一个是缺乏意志力,无法坚持下去,而微习惯的作用就突破了这两大阻力。

因为目标足够小,所以不会让我们害怕开始;同样也因为目标足够小,只要消耗极低的意志力,就会使行为发生,并且往往会超过自己的当初最低的预期目标。比如当你完成一个俯卧撑,你就很有可能完成下一个,如此螺旋状激励机制,会推动我们一点一点行动,增加坚持下去的惯性。

财富管理专家李·布劳尔坚持阅读,就是采用了“薯片理论”的方法,这个理论说出来大家肯定都感同身受,就是人们在打开一包薯片时,只要吃了第一片,就会去吃第二片,很少有人只吃一片,往往都会超额完成,就像那句广告词,根本停不下来。

习惯的养成最关键的就是开始行动,制定一些容易达到的目标,让自己行动起来。只要开始行动,并且足够简单,人们往往会超出自己设定的最低目标。

另外,人们都是有回报才会更愿意去重复一件事,而微习惯的完成还不足以让我们立刻看到效果,体会到付出后回报的愉悦,为了增加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我们可以在完成微习惯以后人为的设置一些奖励,这个奖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

就自身而言,还没有养成写作的习惯,我决定从今天开始每天写200字,以亲身验证微小的行动中巨大的力量,如同岩石缝里冒出的坚韧的小草,看似弱小,实则也是对生命强韧的最好体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