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中画面感的建立

2022-09-06  本文已影响0人  挹洗俏月

读书的时侯常常回想起小时侯听过的故事。在夏夜似睡非睡的状态中,仿佛趁着夜色踏入一条行人稀少的道路,发现有张凳子然后就坐在那儿欣赏故事中情节的起伏、人物的悲欢、命运的跌宕......好像是到了中学后,这种感觉却很难再遇到。直到现在我才明白那种画面感对记忆和空间想象是如此地重要。

之前一直在阅读《资治通鉴》,因为人物衔接松散,读到《光武中兴》时就决定先停下来暂缓一下。今天阅读到南怀瑾先生的一句话突然豁然开朗,他在谈到这本书时说,‘过去中国历史著作偏重标榜圣君贤相自命的味道,等于每个人看小说、看戏,往往把把好的主角隐然自比起来,你总不肯自比戏里的那些坏蛋吧!一个平平凡凡的好人,居家处世,居然在心理上无形中模仿了圣君贤相以自命,岂不自招其祸、不伦不类。’

看到这里我心中其实松了一小块儿,因为这套书我本来是要当素材书读的,但南师却让我看到另外一面,我不曾企及的一面。有的人把《资治通鉴》读成了以自己视角代入故事的主人公,怪道有些人会因读书变得痴愚,如今看来是因为代入感过于强烈所造成的。

其实在我们在看电影、追剧时容易与剧中人物产生共情,以致于代入角色,与剧中人同悲欢共喜乐,这倒很常见。但如南师般所说居家处世,心理上无形模仿圣君贤相以自命就是悲剧的开始了。

无论是阅读还是做题,抑或是演讲,其实在脑海中浮现出画面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记忆并完成一项任务,这对于大脑来说就像做体操一般,让它充分享受到正向思考的愉悦,这样的积极互动会顺利达成各项目标。

我是挹洗俏月,这是今天的阅读分享,祝您晚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