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是活的那么纠结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钱总是不够花,甚至赚的很多也不够花。

再来说说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中彩票的人,不管是中了几百万,甚至千万!相关的追踪报道显示——80%的中奖者会在短短几年后恢复原来的财富水平,甚至…甚至还不如原来呢!

我身边的朋友大部分表示,如果中了500万大奖,就不上班了,全款买套房子(不是北上广)、买辆代步车,剩下的一部分存定期,一部分开个店,然后潇洒的过日子…(反正他们没中奖,怎么说都可以。不知道各位以及各位的朋友是怎么想的。)总之这种想法漏洞太多、风险太多、过于简单,这里暂时不展开细说。
是什么促成了这种看似“宿命”的结局?虽然看似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无外乎最重要的那两点:财商不够,身份认同偏差。
财商不够,非常好理解。得到这笔意外的财富之前,几乎没有学过任何理财知识,没有做过任何准备,这也不怪他们,毕竟这种好运不是必然的,偶然性极大!祖辈上积了多大的德啊!他们绝大部分是穷人(只有穷人才会玩这种“穷人补贴富人”的游戏。),也就不太可能去研究企业财报,更不可能分析国家经济年度报告之类的文件,所以财商低下也就不足为奇啦。
身份认同偏差也没有什么悬的,和思维方式有关,由于此前一直都是穷人(或者不是富人),潜意识里不觉得自己是个富人,即便马上有了一大笔钱,这种根深蒂固到骨子里、血液里的“穷人”的思维方式一时难以改变,所有的行为都是“穷人”的思维,不具备操纵这笔钱的智慧,也为最终理财失败或者财富缩水埋下了伏笔。

毕竟中大奖的人是少数中的少数,各位不禁会问,研究这部分人的行为对绝大部分人有什么意义吗?
暂时放下这个问题,想一想:第一批农民是怎样产生的。场景拉回到远古时期,那是一个秋天,部落里的人们经历了收获的季节,存储了一定量的粮食、野果、猎物,冬天就要来了。

冬天总是漫长又寒冷,人们需要更多的食物来提供热量,维持生存,而冬天草木凋零、没有野果,猎物也变得少了,很多时候要忍受饥饿。这时候一小部分部落里的人做出一个选择:要从为数不多的粮食里种挑选一小部分品相优良、颗粒饱满的作为种子。因为他们亲眼看到,那些从谷穗上掉下来的谷子落到地里竟然长出了新的粮食!(事实上,部落里其他的人也都知道这个现象了,并不是什么秘密!)

这是个简单的选择,却也是个艰难的选择!这是个简单的策略,却也是个精明的策略!这是个简单的思考,却也是有智慧的思考!
这一小部分人在这个冬季忍饥挨饿,吃草根、吃树皮,每天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前胸贴后背,苦不堪言,他们本可以选择和其他部落里的人一样,把那一小部分粮食吃了,但是他们没有。一直到此时,他们都被部落里的人看做傻子、疯子、2B。
春天来的时候,将自己勒紧裤腰带剩下的几把粮食播撒在一片土地上,这一年也许辛苦一些。
秋天很快来了,这一小部分人的收获是巨大的,他们有野果、有猎物,更有了多余的粮食,这个冬天不再难熬。第二年他们可以播种更多的种子。第一批农民就这样产生,从此他们的命运悄然发生变化。

后来这批农民里又有人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放这些农民满足自己的现状的时候,一小部分农民决定:请别人帮他种地。支付一定的粮食作为报酬,于是就有了雇佣关系,这部分农民开始开垦更多的土地,播种更多的粮食,于是历史上就有了地主,有了佃农。这是一种伟大的改变!
历史没有就此结束,那批地主中又有一小部分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开始学习管理,建立部门、建立制度,去给别人投资…当然他们的财富也越来越多,这一小部分人被叫做“企业家”、资本家、投资人,尤其是资本家这个词,有一段历史时期被称作“万恶的资本家”!资本家里保不齐有恶人,有品行不好的人,但是一提资本家就说是“万恶的资本家”,就很不理性。这是所谓的煽动阶级仇恨最好的口号!
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不管是那批最早的农民,还是后来的地主、资本家,还是今天的“成功人士”都不会超过总人数的20%,甚至比这个比例还低,这个后来被称作80/20法则。那80%的人从不会做这些简单但是艰难的思考和选择,所以成了“绝大多数人”、“大家不都这样吗”、“芸芸众生”…
往前走一步,的确不容易,那些第一批成为农民的人需要忍住一冬天的粮食短缺的难度不亚于一位刚刚毕业的同学、月薪不到3000、开销不少,但是不到半年的时间攒了1万元的闲钱的难度!
第一批成为农民的人放弃了很多:暂时需要忍饥挨饿,尽管是暂时的,但是有几个人能忍受的了?他们拼命的忍着、拼命的转移注意力,饿的心发慌的时候几乎忍不住要把那些“种子”煮了吃,但是最终忍住了!

而那位短时间内攒了一万元钱的同学同样放弃了很多:在攒到五六千的时候,看到网上新发布的苹果手机,那真是眼馋啊!不几天又看到同事们买了、甚至几位同时分期买了苹果手机!多么痛苦啊!但是这位同学忍住了!但是忍过了以后,虽然不至于从此富了,但是有了1万元的闲钱,做很多事儿就会很从容。
第一批成为地主的人承受了很多不确定性:去相信别人,分享自己的生产资料,佃户干不好怎么办,教会了他们技术,我该怎么办,尽管顾虑重重,但,还是干了。
这就像在现代社会里给大企业打工的高管放弃原本稳定的生活,不错的薪水。却突然辞职去创业、开公司。他们从此也要面对很多不确定性,创业成功也是小概率事件,但是一旦做成,那收获可就是十倍、百倍、千倍…
所有的命运都不是宿命,关键看你做怎样的选择,绝大部分人都想有一只会生蛋的鸡。或许是一个赚钱的公司,或许是一个店,或许是一种理财的能力…
但是绝大部分人熬不到鸡生蛋的那一天,更多的时候,鸡还没长到能生蛋的时候就杀了吃肉了。就好比一个人想通过理财实现一定程度的财务自由,谁都知道需要原始积累,而且是不影响正常生活的一笔钱,有的时候快到1万元了,用这个钱买了一部好手机,于是从头开始积累;有的时候攒到快3万了,看上一个包,买了,于是从头积累;有的人赚的不少,有时候攒到10万了!作为普人完全可以练习理财啦,但是想要买部车,于是还得和朋友、亲戚借点,于是不仅需要从头积累,还有了一定的负债啦。于是周而复始,永远不可能有一笔不影响生活的钱用来投资理财,也就永远别提什么财务自由,钱永远都不够花,永远在纠结、拧巴的活着。
未完待续,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