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清景共琳琅(二)
1
春天,怎能少了柳呢。柳树,是最和人相熟的了,陪伴人类有几千年了吧。
柳树,该是我们身边落叶最晚,发芽最早的树了。农历十一月已是深冬,柳叶已青黄而未尽落,来年春二三月,便又早早睁开黄绿眉眼,向人们报告春的消息。二月二,龙抬头,寒尽春生,天气日暖。人们每每立于院中闲聊时,会不经意地冒出一句“河沿上的柳树都发芽了呢。”
清明时节,春意渐浓。春天正式来临了。古来习俗每到此时,人们便走出户外,结伴出游,踏青揽翠,去感受变化中的大自然,感受春天来到人间。
四时清景共琳琅(二)清明折柳,可能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旧俗。还记得少年时蒙蒙春雨中,到东河沿边爬树折柳枝的情景。编几个柳枝帽,做几只柳笛,在新鲜爽冽,清香又微苦的气味中,我们便感受到春天了。
若说古代文学作品中哪一种树被人们描写最多,除了梧桐树,该是柳树了吧。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观——柳文化。尤其是古代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相关的作品。我们最熟悉的,可能是王维这首《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柳与“留”谐音。古人重情义,交通又不便,朋友一别,不知何日再能相见。折一枝碧柳,表达对友人的挽留之意,惜别之情,又祈愿朋友在他乡能如这柳枝一样,落地生根,插即能活,随遇而安。
的确,柳树恰似春雨、秋风,是最能动性移情之物。弱柳扶风,袅袅婷婷,深情款款,春意融融。有柳又有水的地方,便足以赏心悦目。若水上有桥,柳边有亭,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画面生动活泼,那便可成为一处不错的风景了。景因水而活,因柳而动,动静相宜,方是相得。身处其间,怡然自得。
“拂堤杨柳醉春烟”。柳笛声声,时花当窗,真是良辰妙景呢。春风柔柔,春雨脉脉,绿杨空翠,细柳含烟。待烟柳成阵,莺声渐老,便是春深似海,春色撩人了。
2
小河也有它的季节吗?当然有啦。春水流,秋水凝,不是吗?
从农业社会里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数九歌” ,我们可以看到从冬到春,小河上季节的变化 :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四时清景共琳琅(二)冰融了,河开了,柳绿了,春来了。一年四季的风景,都在小河上呢。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荫路曲,流莺比邻。” ——唐司空图 《诗品》(在此取其字面义)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万顷春光,临我小河。明明水色,映我春衣,当流赤足,水声激激。闪动的春水,鲜丽的明波,耀我眼眸。连天的碧草,无边的阳春,怡我心神。还有那当我蕙风,荏苒在衣。最快意者,莫过于南风拂我襟,好风吹我衣。我们没有古人那“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的豪迈气概,但心心念念中,也会感动于大自然的恩赐。大自然,人之母,蕴藏着多少美好呢?
3
动人心神者,还有春月。如果夜晚的天空没有星和月,这亘古如斯的漫漫长夜,该少了多少诗情画意啊。
疏林透过斜阳,黄昏初现细月。月初,蓦然在西边的天空遥见那一弯金黄的细月,已经一月未见,心里颇有些讶异和惊喜呢。每过一个黄昏,它在南天就往东移动一些,直至夕阳未下,而东月已上。只要一抬头,我们一眼就能瞥见它。就像儿时旧友,相伴相知,从来不曾远离。
想起儿时和小伙伴玩到很晚回家,走在街巷深处,但见屋影参差,矮墙错落,有几家灯烛摇曳,伴着老年人的咳嗽声,显得踏实而安详。小桥底下,月如银盘,在波心荡漾,四周阒寂无声,只有微风拂过。那时候还想不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这样深邃的问题,只是感到冷清得有些害怕,匆匆跑回家去。
四时清景共琳琅(二)“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多么美好的夜晚啊,有月亮的时候。古时人们似乎更懂得享受生活,善于在极细微处,发现享乐之资。哪怕是夜晚春禽静好,于东窗待月,亦能成为人生乐事。于静静的等待中,细细感受着月上一分,光增十里的曼妙与悸动。明月上东窗,万里清光发。不经意间,廊上已是月华如昼。更有那“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树影斑驳,姗姗可爱”。待到月落西墙,夜深人静——这样清妙的时光,我们如今错过了多少呢?
4
《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这段话的意思是:春天是一个推陈出新的季节,万物都脱离了冰冷的冬季,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机;此时人们应该迟一点睡觉,早一点起床,将头发披散下来,在庭院里慢慢地活动,要胸怀开畅,使阳气能够尽可能地舒展;在这个季节,不要滥行杀戮,多给予,少索取,多奖励,少惩罚,这就是顺应春天的特点,是春天的调养之道。
古人讲究顺时而动。春天气温上升,阳气生发,是一个调养将息的季节。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在动静之间,荣枯之际,回流着生生不息的变化,不舍昼夜的消息。一天的春色寄托在数点桃花,三二只禽鸟启示着无限生机,都是大自然的化机与生意啊。
春日里,步微月,观朝花,荷锄担,力耘田,都是与自然天地精神相往来。悟其理趣,得鱼忘筌,使人胸次洒落,如明月入怀。人要是不能与天地自然相融,心灵就会缺少诗意,精神就会委顿。天长日久,就会失去生命的活力。
5
时近谷雨,布谷声里,柳荫已浓,莺声渐老,残花将尽,春将归去。伤春惜春,自古是中国人的传统情怀。春天呀,别拿走我的桃花,别拿走我的细柳,也别拿走我的明月,还有那暖风——天地同春,让它们与我们一直同在。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北宋黄庭坚《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