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跨年演讲有个约会(2)
罗胖在今年跨年演讲中提到一个概念——小趋势。他说,我们普通人要想崛起,除了要把握大趋势外,发现小趋势才是关键。
什么是小趋势?小趋势是影响趋势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
这句对“小趋势”的定义很金句,但对我毫无用处。但接下来罗胖讲的,如何把握“小趋势”的方法,我听后深受启发,可能这和我这一年来的认知成长有关,更因为它不是一个金句,而是一套方法。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体会。
“所有趋势都起源于事实,想抓住小趋势,那就得能认清事实。那问题是,我们看得到事实吗?”
有一句流行语: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这绝对不是一句绕口令,而是一个真相。我们和现实之间像隔着一层透明的玻璃,明明看见了却又怎么都过不去。我举个我自己的认知感悟:我们都知道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
“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相信任何一个人,对这句话都不会陌生,也对它的深意胸有成竹。但我们真的理解了吗?我看未必。我采访了身边的五六个人,但我得到的答案都比较雷同,或者说都没有把这句话给解释明白。
他们是这样说的:“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不反省就会犯错误,这样的人生是糟糕的”。
我接着问,怎样才算“反省”呢?
他们说:“反省,就是不断的反思自己,找问题”。
这种解释对吗?我认为是对的,因为这么多年,我就是这样理解的。但它仅限于正确的废话。“听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说的就是这种道理,听再多也不管用啊。
如果这句话这样解释,可能会得到一个和之前不一样的认知,并且要比它清晰很多:
所谓省察,就是在你现有的维度之外,找到一个新的维度,然后去观察。在你现有的生活维度之外,如果不找到一个新的维度,那么就没有做到省察,这种的单维度的生活是不值得一过的。
我们再举个例子:
屈原在《离骚》中有一句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语文试卷的标准答案,对这句话是这样解释的:
“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怎么样,很励志吧,但这样的话对你有用吗?顶多是一针鸡血,鸡血过后你该折还得折,该挠还得挠。为啥?因为没有方法嘛!
但如果这样解释,你看是否瞬间变得清晰起来:
“上下”和“线性”的前进是不一样的。
路漫漫兮,有那么长的路要走,不要只顾着在一个方向上盲目的走下去,而是要试图增加一个维度,上下这个维度,上下求索。
面对遥远的未来,为什么要漫无天际的,一条路走到黑呢?我不愿意这样一直走下去,我要上下而求索,去寻找另外一个维度。
考卷上的标准答案没有错,它更符合我们的感觉。但我更喜欢,也更愿意相信后一个答案,因为我认为它更接近真实的世界。
为什么听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感觉世界和真实世界,这中间有道你看不见的鸿沟。
“真相未必神秘,但很隐秘。”
在演讲中,罗胖举了林欣浩的“等号”的例子特别好:
请问等号是什么意思?是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意思吗?不。等号的意思是,有些东西不重要。
比如,我说1+2=2+1,这其实是在说,总数才重要,次序不重要。
比如,我说你家3个人,我家3个人,加起来等于6个人。这其实是在说,规模才重要,大家之间彼此那个具体关系不重要。
比如,我们说考个好专业等于工作有保障。这其实是在说,收入才重要,你的爱好不重要。
也就是说,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其实背后有句潜台词:有些东西不重要。
等号的一边是事实,一边是根据某种原则的抽象。真实世界的很多东西,被等号全丢掉了。
我们从小就认识的等号,听了这节课之后,我发现,我其实并不懂它。这和我刚才举得我自己认知的两个例子,道理是一样的。
我们从小到大,认的每一个字、读的每一本书、懂的每一个道理、受的每一次教育,都是和“等号”类似,是一个把真实世界抽象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大量的东西被丢掉了,你看到的,还是事实吗?所以,结论出来了——
不还原就看不到本来面目。
那如何才能“还原”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让我们进一步看情“事实”呢?答案是六个字——多元思维模型
那什么样的人是具有多元思维模型的人呢?菲茨杰拉德的一句话是最好的注脚:
“一个人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