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精读》导论
司马迁个人档案:
评价:西汉时期杰出史学家和文学家
著作:《史记》、《报任安书》
生于:公元前145或135年
二十岁前后游历全国。后任“郎中”,奉使远征巴蜀。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接替父亲司马谈担任太史令。在太史令任上主持了修造新历法(即《太初历》)。
因李陵之祸下狱,天汉四年(前97年)为免一死自选宫刑,后担任中书令。
《报任安书》约写于征和二年(前91年),任安卷入武帝后期的巫蛊案,被判死刑。此年《太史公书》已完成。
卒年无定论。王国维“视其与武帝相始终,当无大误也”。
《史记》内容:
共一百三十篇。
本纪十二篇:以天下时势变迁为依据,以史事编年为依据,顺次叙录历代传说或实际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者的事迹。起于《五帝本纪》,终于汉武帝《今上本纪》。特例:《项羽本纪》与《吕后本纪》。
表十篇:综合传统的“历”和“谱”,以表格的形式,按年月国别纵横谱系历史事件的出没于重要人物的浮沉。世表、年表、月表。
书八篇:以专题的形式,系统地叙录一事的制度及其变迁。
世家三十篇:以编年、传记或两者结合的形式,叙写历史上各重要诸侯大姓的家族史,同时表彰历史地位特殊的人物(如《孔子世家》、《陈涉世家》)。
列传七十篇:以传记的形式,传写古今各式独具代表性的人物、民族的事迹。以人为纲包括独传和合传;以事为统亦称汇传(如《游侠列传》、《货殖列传》等)。
注:《今上本纪》与《兵书》已佚。
东汉时期《史记》已有所佚失。汉元、汉成帝之际,一名叫褚少孙的儒生对《史记》进行了补撰,以“褚少孙曰”起首。实则不止褚氏一家参与补撰。
司马迁撰述《史记》的终极目标:
“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究天人之际:与古奥的天文历法计算有关,与司马迁天人感应观念有关。
通古今之变:以贯通古今的方式,探讨人类历史变迁大势。“变”。
成一家之言:“一家”指与其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所论阴阳、儒、墨、名、法、道诸家可分庭抗礼的别一家。即天官世家、周史后代的司马史家。
总结:“借史的形式”来发表“一家之言”。以实现天官世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崇高职业理想为旨归,以全方位搜求、整理文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系统完整描绘丰富历史现象为结撰方式,通史又以充分显示司马迁个人的独特文采为书写策略。
《史记》三家注:
裴骃《史记集解》、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被称为《史记》三家注。
一般认为《集解》和《索隐》较好,《正义》稍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