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对表中华文明的世界历史有意思

偷天换日的王莽与耶路撒冷的希律王时代

2018-10-09  本文已影响141人  世界历史六千年

时间:公元000至050年

由于“篡汉”并硬生生地将大汉王朝分成两个阶段——西汉和东汉,建立“新”朝的王莽被辱骂了2000多年。而与犹太人同根的希律家族由于当了罗马人的帮凶也受到了2000多年的诅咒。历史的真相只有历史知道。

王氏家族的崛起

偶然也好,必然也罢,一个名叫王政君的女人在公元前50年成为了太子妃,又因生子有功在公元前49年成为了汉元帝的皇后。转变发生在公元前33年,汉成帝继位后沉迷于声色犬马,为其母太后王政君干政提供了契机。而这也许就是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宿命。成为了太后身份的王政君不但任命其兄长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而且把同母同父、同母异父的兄弟和族人都封了高官,掌握朝政,形成“王凤专权,五侯当朝”的局面。公元前7年,汉成帝暴死。在王政君只生汉成帝、且其四子全部早亡的情况下,汉元帝和卫婕妤的孙子继位成为汉哀帝,尊王政君成为太皇太后。面对“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满朝廷”的局面,汉哀帝着手排挤王氏外戚势力,强化皇权,他即位后便拔高自己祖母和母亲家族傅氏、丁氏的势力,封祖母傅昭仪为恭皇太后,母亲丁姬为恭皇后,食邑与王政君相等。在汉哀帝的不断打击下,王氏势力一度跌落谷底。公元前1年,汉哀帝无子而亡。王政君派人夺取玉玺,并让王莽夺了大司马董贤的兵权迅速铲除了傅、丁两家势力;立中山王刘衎为汉平帝,自己则依然称太皇太后。公元6年,汉平帝死后,手握大权的王莽辅佐其孺子婴继位,自称是摄皇帝。

王莽的帝王之路

虽然少年丧父,但在姑姑王政君的额外庇护下,加之自己的努力,王莽23岁任黄门侍郎、29岁任骑都尉、37岁初任大司马、44岁再任大司马、46岁封安汉公、49岁加号宰衡至55岁摄政,王莽已经实现了几乎所有中国知识分子心中的梦想。但他的履历在65岁那年发生了转折。公元9年,已经是皇帝外公的王莽借投机钻营之人进献的假汉高祖遗命,逼迫自己外孙禅让帝位于己,定国号为“新”。据称,王莽让人去向太后索取传国玉玺时,仍以刘氏江山守护者自居的王政君怒砸玉玺,使传国玉玺崩碎了一角。但这已经不能阻止王莽登基称帝了。这时,人们才发现,他此前那些声名远播的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谦恭有礼、结交贤士、乐善好施,似乎都是在掩盖自己的私心。于是,王莽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争议的帝王之一;以至于记载历代帝王将相的“二十四史”中没有他的帝纪。

一场理想化改革

但管家和当家却是两码事。管家的权力有限,但责任也有限;不但不一定必须解决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推脱责任而获取民心。当家就不同了,责任是必须承担的,而还要为整个国家的发展负责。因此,登基前的王莽可以乐善好施、广布恩德,为自己博得好名声;以至于“不得不”得到江山。但掌权后他就不得不着手解决各种突出社会矛盾了。偏偏这位新皇帝是位理想主义者,崇尚周礼、主张复古。他屡次改变币制,加剧了贫富差距;恢复井田制,收盐、铁、酒、山林川泽收归国有,触犯豪强利益;削藩王为侯及不断挑起边境战争,加剧起社会动荡;赋役繁重,刑政苛暴,招致百姓怨声载道。结果,王莽的复古改革不但没有解决导致西汉灭亡的种种社会弊病,反而加剧了原有的危机和矛盾;以至于得罪了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混乱中王莽为商人杜吴所杀。历时仅13年的“新”朝就这样结束了。王莽也因短暂地夺取了大汉的江山而永远被定格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东汉光武帝刘秀

但他失败了的改革和被他扰乱的世界,却成就了汉代另外一个伟大的帝王——东汉光武帝,并使汉朝在西汉221年的基础上得以延续195年;至公元220年才最终灭亡。公元25年,布衣出身,有着刘姓皇族血统的刘秀在战乱中脱颖而出,重建了大汉江山(东汉);取光复汉室、功比汉武帝之意,称汉光武帝。汉光武帝在位33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使东汉成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从这一点讲,我倒觉得刘姓的大汉王朝应该好好感谢王莽了。因为王莽的“篡位”之举承担了招致社会混乱的一切责任,并使刘姓后人能够借机清理积弊,重整河山,再续荣耀200年!

当王莽“篡汉”给东亚的大汉王朝带来了短暂的阵痛,但又因之复兴,希律家族骤然出现在地中海东岸耶路撒冷城的政治舞台,并因罗马人傀儡的身份遭到万世诟病。

以东人与犹太人关系

按照圣经中的说法,亚伯拉罕与正妻生子以撒,与女奴生子以实玛利。在和母亲被亚伯拉罕抛弃在阿拉伯半岛后,以实玛利用脚拖出一条河——麦加河,其后代发展成为阿拉伯人。以撒的妻子利百加生了一对孪生兄弟,大是以扫、小是雅各,分别成为以东人和犹太人的祖先。两个族群后来以闪米特人的身份离开阿拉伯半岛,来到了地中海东岸。其中,犹太人定居在巴勒斯坦地区,以东人则定居在它东边的“以土买”,故又称以土买人。且正如主耶和华预言的那样,兄弟反目、世代为敌。期间,雅各一度率族群远赴北非埃及,其后代后来出逃埃及,再度返回巴勒斯坦地区,途中曾遭到以东人的阻挠。在以色列犹太联合王国建国后,以东人曾被犹太大卫王征服,成为其臣民。再后来,以东人逐渐融入并成为庞大阿拉伯族群的源头之一。希律家族的祖先就是以东人。

犹太人的马加比王朝

公元前167年,犹太祭司玛他提亚趁塞琉古王朝(亚历山大部将塞琉古建立)屡遭罗马人打击、走向衰落之际,领导犹太人发动了反抗宗教和政治迫害的马加比起义。公元前166年,玛他提亚去世,其子犹大•马加比继承父志并夺回耶路撒冷,后进剿并征服了巴勒斯坦地区的多个族群,其中也包括以东人。其后,犹大•马加比之弟约拿单和西门继续进行其抗争,在公元前143年建立马加比王朝。公元前63年,马加比王朝在塞琉古王朝被罗马人彻底灭亡后,成为古罗马共和国在地中海东岸的犹太行省。在这过程中,作为以东人的希律家族先祖们,通过效忠马加比王朝逐步成为以土买地区的总督。

大希律治下的巴勒斯坦

公元前44年,凯撒大帝遇刺身亡后,时任以土买总督的希律•安提帕特二世和他的儿子们,用搜刮来的财富行贿罗马,不但获得了罗马公民的身份,而且还被任命为犹太行省(巴勒斯坦地区)的总督,其长子法萨埃管理耶路撒冷、次子希律(后人称大希律)管理北部的加利利。公元前43年,安提帕特二世去世。大希律继续用重金讨好罗马统治者,最终在公元前39年,在后罗马三巨头之一安东尼的支持下,被罗马元老院册封为犹太人地区(巴勒斯坦地区)的王,三年后攻占耶路撒冷。大希律一方面对罗马人惟命是从,一方面又每每以犹太人自居,称犹太人为“我的同胞”,将从巴比伦回乡的人称为“我的祖先”,为此还在公元前37年重建了耶路撒冷城的“第二圣殿”(现仅存“哭墙”)。但事实上,大希律对犹太人实行的却是铁腕统治,以严厉压制任何反罗马行为而著称。其最大恶行之一就是,当他听说犹太人的王降生到了伯利恒的时候,下令屠杀了伯利恒及周边所有的两岁以下的男孩。公元前4年,残暴的大希律去世,罗马人一度将犹太行省分给了他的两个儿子。希律•安提帕分得了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而耶稣就出生在加利利的拿撒勒。包括耶路撒冷在内巴勒斯坦南部地区被分封给了希律•亚基老。

加利利的希律•安提帕

希律•安提帕在罗马长大,曾娶了阿拉伯王亚里达的女儿为妻,但后又休了亚里达的女儿,迎娶自己的兄弟之妻希罗底为妻。不甘受辱的阿拉伯王亚里达兴师问罪,大败安提帕。但由于得到了时任罗马皇帝提比略的支持,安提帕最终逃过一劫。安提帕修建了不少堡垒、宫殿和剧场,其中包括讨好罗马皇帝提比略的“提比里亚”、以及奥古斯都妻子的“朱利亚斯”。但对于在本地出生的耶稣,安提帕似乎是有意网开一面。据称,在耶稣最后一次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有人对耶稣说:“离开这里走吧!因为希律想要杀你。”对此,有人说,谣言可能是安提帕自己散布的,目的是迫使耶稣主动离开他管制的地区。即便是在耶稣在世的最后一天,正好在耶路撒冷的安提帕也只是用一件华丽的衣服羞辱了耶稣而已。但他却杀死了曾为耶稣洗礼的“施洗约翰”,因为后者当众嘲讽他的乱伦行为。公元39年,希律•安提帕被罗马皇帝卡里古拉流放。

耶路撒冷的三位希律王

第一位希律王是亚基老。他是与他父亲一样的暴君,仅在逾越节一天就下令屠杀了三千犹太人,也因此很快就众叛亲离,公元6年被罗马人放逐到了高卢,后来死在那里。此后一段时间,罗马皇帝没有再将耶路撒冷城直接封给希律家族,而改派罗马人犹太行省出任总督,且直接管理耶路撒冷城,直至公元41年,希律•安提帕被封为犹太行省的王。

第二位希律王出现在公元41年。大希律有个孙子叫希律•亚基帕,早年曾在罗马跟皇帝提比略的儿子们一起接受教育,在罗马的上流社会十分活跃,生性不羁、穷奢极欲、经常债台高筑。由于也曾担任过罗马宫廷教师,希律•亚基帕与卡里古拉的关系很好。公元37年,提比略去世,希律•亚基帕在卡里古拉被雇佣兵们推举为罗马皇帝后,被册封为巴勒斯坦北部的王,领地大致相当于希律•安提帕曾管辖的区域。公元40年,希律•安提帕平息了一场犹太人大骚乱。公元41年,卡里古拉遭暗杀时,刚好在罗马的希律•安提帕因助克劳狄登基有功,被罗马皇帝克劳狄正式封为犹太行省的王,称希律•安提帕一世;对外效忠罗马,对内拉拢犹太人,谨慎遵守犹太人的律法,每天按时献祭。为了讨好犹太人,他大肆迫害早期的基督徒,杀害了使徒雅各、逮捕了彼得。公元44年,希律•亚基帕一世去世。

第三位希律王是希律•亚基帕一世之子。这位同样在罗马宫殿里长大的希律王与先辈一样,不惜搜刮民主讨好罗马皇帝;为讨好皇帝尼禄竟把“凯撒里亚”改名为“尼禄尼亚斯”,还在腓尼基修建了大型罗马剧场。公元64年,不堪压迫的犹太人发动大规模起义;希律•亚基帕二世坚决地站到了罗马人一边,残酷镇压起义,甚至亲自参战、受伤;还在公元70年起义被镇压后亲赴罗马参加胜利庆典。但尽管如此,罗马人还是决定抛弃希律家族,直接管理犹太行省。希律家族作为罗马人傀儡的时代就此终结。

罗马总督与耶稣之死

在公元6至41年这段时间里,耶路撒冷城由罗马总督和犹太教会共同管理。其中,本丢•彼拉多在公元26--36年出任总督。而耶稣恰恰是在公元30年被钉死在耶路撒冷的十字架上的,所以有人认为本丢•彼拉多应负有主要责任。但根据新约圣经的所述,本丢•彼拉多虽然曾多次审问耶稣,但并不认为耶稣犯了什么罪,只是迫于犹太祭司们的压力才判处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对此,《马太福音》甚至记载,本丢•彼拉多曾“三次洗手”以示自己不对处死耶稣负有责任。

站在现在人的角度,导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根本原因,是其同时挑战了罗马人和犹太教会的权威。因为,耶稣在传播基督教时自称是圣经《旧约》中所预言的弥赛亚,即救世主,能够预言神的信息。而这一点是绝对不能为已经掌握相当权力的犹太祭司们所能容忍的。而从罗马人的角度考虑,耶稣的行为虽然没有对其统治构成直接威胁,但可能给该地区带来宗教上的混乱,出于支持传统盟友犹太教会的考虑,也就认可了犹太教会对耶稣的判决。

王莽与希律家族诸王

虽然希律家族和耶稣之死没有任何关系,但由于其曾经长期是罗马人统治犹太人的傀儡,且多位希律王杀害了多位基督教的先知或圣徒,所以无论是在犹太人,还是在基督徒心里都埋下了永远的仇恨。因此,圣经中的希律家族被描绘得污秽至极。且按照圣经的说法,希律•亚基帕二世没有后代,希律家族最终断子绝孙。

与对希律家族的历史评价相似,对于王莽,有人说他虚伪奸诈。有人说他坦荡无私。也许白居易的评价更为准确,即“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而王莽的最大问题也许就是自己当了皇帝。这是知识分子和百姓“不该”想的也“不该”做的事情;更是历代王朝所最痛恨的忤逆——偷天换日。于是在众多的“不该”之下,王莽也就遗臭千古,万劫不复了。

根据《世界历史六千年》(2018年5月十大“中国好书”)改编。

多谢点“喜欢”。还差2600个“喜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