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接触
2022-09-19 本文已影响0人
点燃一盏星空
“假如没有考试的压力,我的课会有多少人愿意听?”读了司老师的文章后我想,会不会有学生翘课,为什么会翘课?怎样才能像杨教授那样把自己的课上成学生提前占座、座无虚席?杨老师的魅力究竟在哪里?这一系列的问题顷刻“袭击”了我的大脑。
最近在看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在谈到理想的智育时,朱老师说,从总体上说,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学以致用,而在于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在于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交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即既要教给学生“学会”,更要交给学生“会学”,既要授人与鱼,又要授人与渔。
怎么才能让自己的课有吸引力,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素养如普通话标准、板书工整、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外,还要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关系。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不仅要考虑自己怎么上好课,还要进行角色转换:如果我是学生,这节课我会存在什么问题?我会用什么方法处理问题?教师要勇于放手,从“主演”升级为“导演”,从“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引导学生成为不一样的自己,而非塑造学生成为老师想要的样子。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师生应该是共同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传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