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帮橘洲分舵第五期线上RIA便签训练营

贺春林 贺春林 第十二次作业

2018-07-29  本文已影响52人  贺春林

R

惩罚会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议、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然而,他们仍然担心:

“如果我放弃惩罚,岂不是让孩子来掌控一切了?”

“我担心没了管教他的最后一招,让我对他无能为力。”

我理解他们的担忧,也问过吉诺特博士:“为什么会认为惩罚一个不听管教的孩子是应该的?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不可以让他们承受行为的自然后果?”

他回答说,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让他感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我接着问:“如果孩子继续违抗你,这时候,可以惩罚吗?”

吉诺特博士说,问题在于,惩罚并不起作用。孩子的精力分散到了如何去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换句话说,惩罚孩子,我们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层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非常重要的。

I

惩罚这一招并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相反更多的是激起他们的一些负面情绪,如恨、怨、罪恶感等。家长们即使了解惩罚在某种程度上会带来负面影响,但他们在面对熊孩子做错事时找不到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孩子犯错我们惩罚的目的是什么?家长们也许首先要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的目的应该是一致的: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并且改正错误。那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让孩子心平气和回顾自己做了什么,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做得不好之处有改善的地方吗?如何改善?以后碰到这类情况如何处理?但是惩罚并不能让孩子们静心思考。相反,惩罚会让孩子们往另外一个极端走。

本书建议家长尽量不要用惩罚的方式去处理孩子们的错误,可以运用自然后果法,即让孩子们了解到自己的行为带来的不好后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