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本书告诉我们什么是创新,而企业和个人又是如何通过企业家精神来抓住创新机遇的。
据统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年,无数全盛时响当当的企业悄无声息的死在了发展壮大的路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为公司从2万元起家,只用了25年就从名不见经传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而华为成功背后最大的秘密就是创新。
作为成功的企业家,华为总裁任正非坚信“不创新才是华为最大的风险”。在他的领导下,华为数十年如一日,把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为了招揽创新人才,常常开出比外资企业还要高的薪资。正是这种持续创新的紧迫感,让华为先人一步掌握3G技术,进而率先进驻了4G和5G市场,在通讯领域占据了绝对领先的地位。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来说,创新都是获取成功、创造财富的不二法门。但道理人人都懂,做到却难如登天,怎样才能获得创新灵感、抓住创新机遇呢?今天我们要解读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就能告诉我们答案。
这本书详细阐述了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定义了企业家精神的含义,并创造性地提出企业家精神能够帮助企业和个人抓住创新机遇的观点。出版30多年来,这本书影响和指导了全世界的管理学者和企业家,被认为是“最具操作性的创新宝典和创业指南”,“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管理学指南”,书中的核心内容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本书的作者你一定听说过,他就是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彼得·德鲁克1909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1937年移民美国。1954年德鲁克出版了著作《管理的实践》,这本书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也奠定了他管理大师的地位。因为突出的成就,彼得·德鲁克曾7次获得“麦肯锡奖”;2002年获得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20世纪80年代,德鲁克思想被引入中国,并对中国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介绍完核心内容和作者,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三个要点:首先说说创新的来源有哪些;再来看看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最后聊聊怎样通过企业家精神抓住创新机遇。
先来说说第一个重点,创新的来源有哪些。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创新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在这一部分,我们为大家介绍创新的两个特性和七种来源。
先来说说创新的两个特性: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
不确定性的意思是,付出努力之后,能不能获得创新成果,会获得什么样的成果是不可预测的。就像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花了数年时间,致力于破解光学玻璃制作之谜,结果一无所获;航海家哥伦布希望找到通往印度的航线,结果却发现了美洲大陆,都是受了不确定性的影响。
不连续性的意思是,一件事物突然不再像从前一样遵循某个规律。比方说,一只火鸡每天都按时得到主人投喂的食物,于是认为这样的生活会永远持续下去。没想到感恩节到了,主人不仅没再带来食物,还把火鸡端上了餐桌。火鸡的遭遇就是不连续性在起作用。
人们天生喜欢确定和连续的事物,厌恶不确定和不连续的事物。但其实,这两种特性也是能给我们带来好处的,以创新为例,人类历史上很多伟大的创新都源自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因此,敞开心扉拥抱意外,积极应对变化,对我们提升创新效能十分重要。
那创新来自哪里呢?在书中,彼得·德鲁克列举了创新的七种来源,分别是:意外事件、不协调事件、流程改进的需要、产业和市场结构变化、人口变化、认知变化、新知识。
这七种创新的来源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像一本书的七个章节,既能独立成章,也能彼此呼应。在这里,我们重点讲一讲其中三个比较重要和常见的创新来源:意外事件、产业和市场结构变化、新知识。
先来说说意外事件。常见的意外事件有两种:意外的失败和意外的成功,它们都可能带来创新的机遇。
青霉素的发现就来自一次意外的失败。亚历山大·弗莱明是英国细菌学家、医学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担任皇家陆军医疗队的队长。因为目睹无数士兵因为伤口感染死亡,弗莱明立志找到一种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
这一找就找了十多年,1928年的一天,弗莱明外出度假,却忘了把培养细菌的培养皿盖好。等他回来,培养皿已经被空气中的青霉菌污染了。懊恼的弗莱明本打算把这批失败的试验品扔掉,但他无意中发现,在青霉菌近旁,原来培养的细菌不见了。所以,就因为这么一次意外的失败,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可以杀灭细菌的青霉素,让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24岁。
再来说一个意外成功的例子。上世纪50年代,一家瑞士制药公司在兽药制造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却从未研制过任何一种兽药。原来,这家公司一直致力于为治疗人类疾病研制药物,却无意中发现这些药物在动物身上疗效也十分显著。人类服用的药物需要通过大量实验、层层审批才能投入市场,而兽药的上市相对来说要容易得多,这家公司干脆另辟蹊径,把研制出的药物作为兽药出售,很快就占领了市场。因为这个意外,这家制药公司成为兽药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面对意外时,我们常常专注于研究意外发生的原因,却很少看到其中蕴藏的创新机遇。如果能敏锐地发现并利用这些机遇,就可能收获大好的机会和无限的前景。
再来说说产业和市场结构变化。
和大多数人认为的不同,产业和市场结构不是稳定的,而是时刻在发生着变化。面对这些变化,积极采取行动的企业能抓住机遇、迅速崛起;故步自封的企业将很快被淘汰。
产业和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有三个预兆:一是超速增长,如果一个产业增长的速度明显高于人口或经济的增长速度,那这种超速增长一定会带来产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二是发生整合,当彼此独立的产业被新技术、新需求整合在一起,也会对原有的结构带来冲击;三是产业的运营方式发生改变,进而给原有的结构带来冲击。
以汽车产业为例,在20世纪60年代,战后的美国民众对汽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带动汽车产业高速增长。面对这一变化,劳斯莱斯公司将目标用户锁定为富豪阶层,集中力量生产稀缺的豪华汽车,牢牢占据了高端市场。而福特公司采用完全不同的策略,推出了价格低廉的T型汽车,同样也获得了成功。
到了21世纪,汽车这一传统产业面临着更重大更频繁的产业和市场结构变化,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车联网等新概念的诞生,特斯拉、谷歌、苹果等新一代企业的进入,使得汽车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也迎来了一大波的创新机遇。
和《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这本书出版的上世纪80年代相比,今天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的变化更加频繁和剧烈,带来的创新机遇也更多。发现变化、抓住机遇,有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崛起。
最后,我们来讲一讲新知识和创新的关系。
如果说在意外事件、产业和市场结构变化中,我们是被动的迎接创新机遇,那么基于知识的创新就是我们主动去创造创新机遇了。
基于知识的创新有两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需要很长的时间。一种新知识从出现,到可以在实践中运用,再到真正转换为市场上的产品,往往需要花费几十年的时间。比方说,柴油引擎在1897年就被发明出来了,但直到1935年才被真正应用到汽车、火车和轮船上。计算机的逻辑结构理论早在19世纪上半叶就已经成型,重要组成部分三极管1906年就诞生了,但直到1946年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才被发明出来。
第二个特征是这种创新需要多种不同知识的融合。比如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结合了空气动力学和汽油发动机知识,杂交玉米是基于遗传学的研究和对杂交优势的发现,德鲁克自己也是融合了大量相关的研究,才创造出了完整的管理学理论。
因此,德鲁克认为,基于知识的创新风险最大,失败的可能性也最高,但它蕴藏的价值也最大,甚至会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产业。
现在让我们总结一下,创新有七种:意外事件、不协调事件、流程改进的需要、产业和市场结构变化、人口变化、认知变化、新知识。它们的共性是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而如果能够大胆拥抱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我们抓住创新机遇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再来看看第二个重点,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既然创新这么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抓住创新机遇呢?答案就是企业家精神。虽然创新机遇的来源是不确定、不连续的,但企业家精神是系统的、持续的,也是可以被我们掌握的。在这一部分,我们来聊一聊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它和创新有什么关系。
先来介绍一下企业家精神。
在很长的时间里,经济领域的研究都集中在需求、市场和消费者上,忽略了企业家这个群体。事实上,在市场实践中,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群体促进着产业革新,推动了社会和经济发展。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企业家呢?
在德鲁克看来,只有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或者技术,改变了价值观的人,才称得上是企业家。
比如在步行街拥有一家服装店的店主、开办了一家食品加工厂的老板,都是通过做一些重复、没有创造性的事情来盈利,他们至多算是成功的商人,还称不上是企业家。像乔布斯领导苹果公司给手机和计算机领域带来突破性变革,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才能称得上是企业家。
定义了企业家,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家精神。
最早提出企业家精神这一概念的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他认为:“企业家是能把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并敢于承担一切相关风险和责任的人”。
企业家往往愿意用现在的资源去实现对未来的期望,愿意承担投资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他们也愿意拥抱不确定和不连续的创新机遇,用资本去从事创新性的经济活动。
那么,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有什么关系呢?
在本书中德鲁克指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创新,它的表现是企业家的战略前瞻性、市场敏感性和团队领导力。
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德鲁克举了一个企业家精神的例子。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有一个叫做雷·克洛克的小商人。他以批发折叠床、床单、纸杯等小商品为生,50多岁时还在四处奔波推销奶昔制造机。有一天,克洛克接到一个订单:一家沙漠城市的汉堡店要购买6台奶昔制造机,而同样规模的汉堡店最多能用到两台。好奇的克洛克驱车数千公里,想亲眼看看这家叫做麦当劳的汉堡店有什么不一般。
结果,克洛克目瞪口呆地发现这家汉堡店有着闻所未闻的经营模式:只提供汉堡、薯条和饮料;备餐效率极高,顾客只需等待三十秒就能取餐。克洛克敏锐地意识到这是餐厅领域的创新机遇,立刻和创立汉堡店的麦当劳兄弟合作,共同经营汉堡店。几年后,克洛克用270万美元买断了麦当劳公司的所有权,并将其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快餐王国。
在德鲁克看来,麦当劳的案例很好地体现出了企业家的战略前瞻性、市场敏感性和团队领导力,体现了企业家精神是怎样帮助个人抓住创新机遇的。
克洛克的本职是推销奶昔制造机,他能敏感地发现来自麦当劳的“异常订单”,并愿意拿出时间和精力到麦当劳现场考察,这体现出了企业家应有的前瞻性思维。
克洛克还具有市场敏感性。二战之后美国迎来一波婴儿潮,人口的增加带来了对餐饮业的巨大需求。和当时大多数环境差、点餐慢的汉堡店相比,麦当劳的经验模式更符合美国家庭的需要。正式因为敏锐地把握住社会结构和快餐市场的变化,克洛克带领麦当劳迅速发展壮大,加盟店开遍了整个美国。
克洛克的团队领导力也同样出众。一开始,他游说了一些富人投资加盟麦当劳餐厅,但这些人只想赚快钱,不遵守经营规则,对麦当劳的发展壮大漠不关心。于是克洛克迅速调整方案,招募了一批有强烈事业需求的年轻人加盟,并明确了组织中每个人的角色,建立了有远见、有责任心的团队。
麦当劳兄弟创新了餐厅经营模式,但他们“小富即安”,只希望守着一家餐厅过殷实的日子。而克洛克的目标是把麦当劳开遍全世界,他愿意拥抱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所以能够抓住创新机遇,获得巨大的成功。
总的来说,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愿意承担风险、追求创新的精神。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既能高瞻远瞩,又能脚踏实地,更容易抓住创新机遇。
最后说说第三个重点,怎样通过企业家精神抓住创新机遇。
德鲁克在书中提出,想要通过企业家精神抓住创新机遇,可以通过四种战略来实现:孤注一掷、攻其软肋、生态利基和生态创新。
先来说说第一种战略:孤注一掷。
顾名思义,这种战略指的是企业选定一个创新方向后,集中全部资源谋求突破。企业采用这种战略,往往是为了赢得一个产业的长期领导地位。
制药企业罗氏公司的崛起,运用的就是孤注一掷的战略。在20世纪20年代,罗氏公司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型化学公司。当时维生素在医学上的作用刚被发现,还不为大众和企业界所熟知。罗氏公司孤注一掷,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成本,买下了维生素的专利,并高薪聘请维生素的发现者为公司效力。60多年后,罗氏公司占据了全球维生素市场一半的份额,成为全球获利最高的制药公司。
孤注一掷战略可能的收益很大,但需要付出的成本和可能的风险也非常大,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再来讲讲第二种战略:攻其软肋。
这种战略指的是,当企业在没有机会取得突破性创新时,可以模仿、收购他人的创新,让其为我所用。
比方说,苹果公司没有发明出鼠标和键盘,但通过模仿和完善,在苹果公司的产品上把鼠标和键盘的功能发扬光大了。晶体管最初是由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发明的,而日本的索尼公司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创新机遇,用2.5万美元购买了生产权,在此基础上生产出了晶体管收音机,飞速占领了全球收音机市场。
攻其软肋战略是从市场需求、而不是产品研发入手,寻找并利用创新机遇。和孤注一掷战略相比,这种战略的风险更小,一旦成功也能实现控制整个产业的目的。
接着说说第三种战略:生态利基。
这种战略指的是放弃那些重大的领域,专注某个细分市场的创新,在一个小领域获得垄断地位。
运用这种战略的企业往往规模不大、利润却很高,是各个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比如,德国有一家伍尔特公司,只生产螺丝、螺母等连接件产品,年销售额却高达70多亿欧元,在全球80多个国家有294家销售网点,从儿童玩具到太空卫星,几乎所有的行业领域都在使用他家生产的螺丝螺母。日本的小林研业公司厂房面积不到50平方,包括社长在内只有五个员工,却是给电子产品加工镜面背板的顶级企业。小林研业曾经在四年时间里,为苹果公司抛光了 250万个 iPod 镜面背板,最快的时候,每个月能生产3到4万个背板,在同行业无人能望其项背。
这些中小企业运用生态利基战略,不断通过创新和钻研提升对技术的专精,成功实现了对各自细分领域的占领和垄断。
最后说说第四种战略:生态创新。
这种战略不仅追求在产品方面创新,还追求在商业模式、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创新。
举例来说,1836年英国人希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邮政服务流程,可以为客户将邮件快速地送到任何地方,建立起全新的商业模式。吉利公司用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安全剃须刀,再吸引顾客重复购买配套的吉利公司刀片,通过“放长线钓大鱼”的创造性营销模式,引导消费者的需求,为公司带来了长期的利润。
生态创新战略带来的收益极高,但要求企业能适应客户的社会和经济现状,对企业家的能力也有极高的要求。
现在,让我们总结一下:孤注一掷战略是倾其所有,拥抱创新的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成功就是行业老大,失败就会伤筋动骨。攻其软肋战略是通过模仿、借鉴,让别人的创新经验为我所用。生态利基战略是专注于一个细分领域,用专长将创新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生态创新战略则是通过系统性的方法,推进立体的全方位创新。
好了,说到这儿,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来简单总结一下今天为你分享的内容。
首先我们聊了什么是创新,它的来源有哪些。创新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创新有七种:意外事件、不协调事件、流程改进的需要、产业和市场结构变化、人口变化、认知变化、新知识。它们的共性是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而如果能够大胆拥抱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我们抓住创新机遇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接着我们说到了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创新,它的表现是企业家的战略前瞻性、市场敏感性和团队领导力。
最后,我们讲了怎样通过企业家精神抓住创新机遇。具体可以通过四种战略来实现:孤注一掷、攻其软肋、生态利基和生态创新。
德鲁克在这本《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多次提到,企业家精神不仅适用于企业家群体,也适用于普通人。只要愿意,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获得企业家般的战略前瞻性、市场敏感性和团队领导力,更高效地抓住创新机遇、获得成功。
好了,以上就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同时也欢迎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帮助他们了解如何通过企业家精神抓住创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