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链”上线三月区块链存证超18万条
随着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成立,新的取证技术和认证技术应运而生。几天前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布,由北京互联网法院牵头、采用区块链开发技术保存电子证据的“天平链”平台,自上线3个月以来,已经收集了100多万条在线证据数据。双方通过电子诉讼平台提交的所有资料均通过区块链平台存放。截至目前,保管人资料已达187623件,证明文件316件。
区块链开发今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案件在线审理”的互联网审判模式被广泛采用。网络审判模式突出了证据的重要性。电子证据具有易变性、易变性、无痕性等特点,在网络案件中,电子证据的存证和取证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案中,北京市互联网法院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了一个“天平链”平台。“天平链”是由北京互联网法院牵头,与工信部国家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百度公司、信讬科技公司共同搭建的电子证据平台。
在司法实践中,区块链一方面可以存放上传至电子诉讼平台的诉讼文件和证据,防止篡改,保障诉讼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对存于区块链中的诉讼证据进行核实,从而解决证据收集和鉴定的困难问题。
自“天平链”运行三个月以来,北京互联网法院搭建了“天平链”的证据平台,不断丰富“天平链”生态。现有生态包括版权、版权、供应链金融、电子合同、第三方数据服务平台、互联网平台、银行、保险、互联网金融。
目前,司法区块有17个链路,对接了24个互联网平台或第三方数据平台和证书存储平台。截至12月22日,天平链已在网上收集了100多万份证据。双方通过电子诉讼平台提交的所有资料均通过“余额链”存入。截至目前,保管材料187623件,已查证证据文件316件。
据北京市互联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传统的取证程序相比,“天平链”证书相对简洁。对于区块链平台证书的安全性和可信性的预审,可以通过后台的技术支持来检查证据的一致性。法官可以省略对司法程序可靠性的检验。使用区块链认证和取证的成本比传统取证的成本要低,并且可以自己操作。
此外,在涉及区块链取证的案件中,当事人对证据真实性的认知度较高,识别发起率明显下降。当事人在整个诉讼过程中的表现更加诚实,易于开展调解工作,提高了审判的效率,提高了审判的效率和质量。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认为,北京市互联网法院的“天平链”拥有先进的技术支持,能够保障数据的真实性,保护用户隐私,逐步实现互联网空间治理的法治化。这就是区块链技术的优点。
原文链接:http://www.a6shop.cn/blockchain-news/1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