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NLP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操作手册”
NLP是一门让我们知人知面更知心的学问。
NLP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操作手册”。
到底怎样我们才能获得我们自己想要的状态呢?
完美照料的含义,就是第一时间满足孩子一切的需要
孩子的这颗心,在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如同一个空的容器,需要用爱和认同装满,它才会强健,才能抵御外界的风风雨雨,并敢于去向外界敞开。
造物主的安排是非常神奇的:当母亲分泌乳汁时,身体内会同时分泌苯ben3体胺an4——一种需要高能量来维系的激素
当哺乳的母亲开始分泌这种腺体时,心中会同时产生无穷的爱,无条件的爱,她会变得非常温柔、温暖,心甘情愿去满足孩子的一切需要,这就是为什么母爱如此伟大的奥秘所在。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如果你倾力付出了,其实就像是买股票买了原始股一样,后面的育儿生活就很轻松。
孩子一般会选择一些性情温和、情绪稳定的人作为自己的重要他人
在0∼3个月时,孩子并没有完全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人类是早出生三年的动物,在前三年必须依赖成人的呵护才能成长
直到3岁以前,安全感对他来说都是如此重要,就如同生命一样
一个孩子与父母亲不亲,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在0∼3岁或0∼6岁的阶段有没有跟父母住在一起。
爱,在孩子早期,就等于陪伴,高品质的陪伴。爱,等于时间,没有足够的陪伴时间,亲子关系就没有足够的厚度 他们在一起的品质不高,缺少嬉戏,只是充满了训斥、控制。 所以,孩子跟你是不是亲,是不是愿听你的话,都跟“爱、亲、厚”有关
情绪稳定的妈妈,加之负责任的爸爸,就能满足孩子对重要他人的需要,就能帮助孩子建立起亲密感,安全感。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爱。家庭教育应 该是情感的教育,而不是知识的教育、智力的教育。卓越的父母是有能力将孩子培养成有情感的人,而不是一个聪明却没有人性的人,那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在孩子4∼5岁之后,要给予孩子肯定、欣赏、赞美
NLP的理论认为,人是可以靠自己学习的。每个孩子从出生起就具备了学习能力,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发展,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为他提供助力,为他的努力加油喝彩。
只有在正向积极的激励下,孩子才会源源不断地形成欲望,最终在欲望中获得发展。
如果爸爸高大伟岸、富有力量的形象开始凸显,爸爸的一句话也许抵得上其他人的十句话、百句话。爸爸的赞美和认同尤其重要。
有一个学员因为小时候缺少父爱所以自卑胆小, 我引导她去了解,虽然父亲可能不是理想当中的父亲,但她已经是快30岁的成年人了,有责任也有能力做自己内心中的好妻子、好母亲,去爱自己、肯定自己、赞美自己,并体谅父亲是因为自己匮乏爱,才给不出爱。只有当她能够完全为自己负上责任,又充满爱的力量的时候,她就可以反过来爱她的父亲,爱她身边的人,变成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6∼12岁的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学习、认知和榜样
他们会从游戏中学会如何去制定、遵守规则,如何与人沟通、建立合作,并学习如何竞争、如何配合。
有了自卑或自信的感觉。如果老师和家长在此时多鼓励孩子学习,并暗示他与其他孩子有同样的能力,甚至更加出色,孩子就会因受到激励而变得有活力。
其他的爱是为了在一起,而亲子之爱是为了分离。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和有价值,是因为有为自己做选择的权利。每个孩子都要成长为一个独特的生命、独立的人,都需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
如果孩子没有机会从小的事情当中去累积选择的能量和力量,去培养选择的智慧,那么将来长大了遇到事情就不敢做决定,缺乏做决定的智慧,作为大人,潜意识里总是不自觉地就会认为自己的判断比孩子的正确,所以会在内心中期待孩子听从自己的,以避免犯错、受苦。
但事实是,我不相信孩子,我只相信自己。
一些平凡的父母,只是普通的工人农民,他们常说的就是,孩子,爸爸无能,帮不到你什么,你就自己看着办吧!因为没有什么可依赖的,也不需要看大人的脸色,孩子反而获得了足够的空间去成长自我,透过自己的努力达成结果,结果无论好与坏都是一个反馈信息,让孩子从生活的反馈当中学习成长
一个人只有透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的结果,才能真正为自己赢得自尊,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让孩子去决定,必要的时候父母也要有技巧地影响和引导孩子。你可以问:“我们这样做,好不好?”“我认为怎样怎样更好。”“如果是我,会怎样怎样……”等等,重要的是,你不能不由分说地对孩子说“你必须怎样怎样”、“我说怎样就怎样”。
生活重要的不是你现在在哪里,而是你将要去往哪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也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寻找自己的路。 最好的亲子教育就是让孩子选择,让孩子“做自己”!
被 美国学术界称为“思想巨匠”的史蒂芬·柯维先生在他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将心理成熟度划分为三个阶段:依赖期、独立期和互赖期。
处于独立期的人着眼于“他”的观念——他可以自立,他为自己负责,他可以自由选择;
达到互赖的人则是从“他们”的观念出发——他们可以自立、合作、共创伟大前程。
独立和依赖是互为独立又互为融合的一个整体,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在孩子需要依赖的时候,就让他好好地依赖,这样他就能够获得独立的能量。如此的独立有爱为基础,是自然而然的一种独立
与人发生联系是每一个生命心底最深的渴望
亲密是幸福感的来源,一个没有完全独立起来的人是无法体验到与人建立联系所带来的幸福感的。
杰克·韦尔奇这位全球最著名的CEO,虽然口吃,却并没有妨碍他的成功,面对口吃,智慧的母亲对他说:“这是因为你太聪明了,没有任何 一个人的舌头可以跟得上你这样聪明的脑袋瓜。”很简单的一句话,却成为了杰克·韦尔奇的信念,让他彻底告别了自卑, 影响和改变孩子的主要因素有四个——行为、思想、情绪、环境。
别人的行为(比如热情的握手)会影响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情绪,而我们的情绪又会促使我们选择某种行为。
思想如同方向盘,由驾驶员、主人决定开往何方,做或不做一个事情是由思想来决定的;情绪好比车的燃油、发动机,是能量的部分,是动力,一辆车性能再好,没有燃油也是开不动的;行为就好比车轮,车轮转了,车才能飞跑起来,而环境就是路况、天气等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你要改变他的行为,就必须了解他的行为背后有什么样的情绪在推动;当你觉察到他的情绪后,要分析情绪的背后是怎样的思想在指挥。
面对孩子的负面行为,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他对这种行为的感受和想法,而不能只是简单地去制止这些行为。
如果爸爸严一点,孩子可能就会行为上表现得乖一点,如果妈妈松一点,孩子在母亲面前就会更放肆一些。
环境宽松,孩子就能做回真实的自己多一点;环境严格,孩子就会退缩自己的边界。
当一个人的思想、情绪、行为都是正面的,他的能量就是向外的,是扩大的,是发散的,能够带给他人行动的力量
面对孩子,你是要做一个发光体,还是一个黑洞?
一个人真正活在当下的时候,是没有压力的。成年人为什么会感觉到压力,因为我们不是活在过去的失败当中,就是活在对未来的焦虑当 中,很少甚至很难在片刻之间放下大脑里的思绪而完完全全地活在当下,和自己在一起,和孩子在一起。
从这个角度看,孩子真是大人最好的老师,他们教会我们享受当下,享受生活,享受生命而不是忍受生命。除此之外,孩子还教会了我们什么是无穷创意,什么是丰富想象力,而成年人却常常本末倒置,忽略生活中的真实存在,不懂生活的乐趣,却反过来指责孩子行为有问题。
每一个人做任何事最终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深层需要。
萨提亚女士说过:“所有行为都有目的,我们要区分行为的意图和结果。”
了解和接受一个人的正面动机,才更容易引导一个人改变他的行为。动机往往处于潜意识的层面,不容易被发现。找出行为背后的动机,最简单的方法是问该行为企图得到什么价值。
人的气质类型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巴甫洛夫对这四种气质做了如下解释:
胆汁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不均衡型。这种气质的人兴奋性很高,脾气暴躁,性情直率,精力旺盛,能以很高的热情埋头事业,兴奋时能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时情绪又一落千丈。
多血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灵活型。这种气质的人热情,有能力,适应性强,喜欢交际,精神愉快,机智灵活,注意力易转移,情绪易改变;但是办事重兴趣,富于幻想,不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粘液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安静型。这种气质的人平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事情分心,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态度持重,不卑不亢,不爱空谈,严肃认真;但不够灵活,注意力不易转移,因循守旧,对事业缺乏热情。
抑郁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弱型,兴奋和抑郁过程都弱。这种气质的人沉静,深沉,易相处,人缘好,办事稳妥可靠,做事坚定,能克服困难,但比较敏感,易受挫折,孤僻、寡断,疲劳不易恢复,反应缓慢,不图进取。
热血型、激进型、冷静型和忧郁型。
1.热血型:外向、温暖、贪玩、自觉性差,喜欢上一样东西会上瘾;大手大脚,朋友多,呼朋唤友,吃喝玩乐,大方,使得父母常担心他们会有财务问题;注重情感,嘴巴很甜,喜欢拥抱与被拥抱,喜欢黏人;热爱小动物
你的孩子有最宝贵的财富——乐观,长大后就算是穷得喝粥他也不会不开心。训育他的关键是满足他的社交欲望,想要说服他做某件事或不做某些事时,尽量动之以情而不是简单地晓之以理。
2.激进型:目标导向型,快乐来自于目标的达成,事情的顺利完成会带给他快乐,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常不择手段,小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固执。天生的生存者,显得意志顽强,很有力量感。这种孩子的学业往往不用操心,追求第一,从学走路开始就已有所体现,可能还不会走时已急不可待地要走,摔再多跤也不怕。
3冷静型:表现得冷静,一般不感情用事,关心事实多过关心人,其冷静的表现甚至让人觉得冷血;做什么事情都比别人慢半拍,安全第一,总是要非常有把握才会采取行动。
不要着急,培养这种孩子最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你的孩子可能是个后来居上者,而且遇事不冲动的他很少去闯下什么乱子,他永远是那种能让你放心的孩子。
4.抑郁型:情绪能量和热血型相反,容易接受负面情绪,敏感,细腻,容易触景生情,秋叶落花都可能触发伤感。懂事往往比较早,对父母心思的把握也会很准。但很记仇,怕别人批评他,一旦别人批评他、不喜欢他,他会记很久,然后在内心里把自己和对方之间划上界限。很自觉,会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好,读书一般不太让人操心。但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觉得没有人能够理解他,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追求精神上的价值感,看似对钱不在乎,但安全感通常又来自于钱,没有钱的保障会恐慌
他们的敏感在使他们体会到比较多的悲伤的同时,也能让他们的快乐来得更加深刻。
拥有某种天生气质的孩子如果能生活在一种与他相匹配的环境中,就会朝正向的方面发展,发展出吸引人的特质;反之,如果孩子生活在一种与他的天生气质不相匹配的环境中,就会朝负向的方面发展,不但导致家里鸡犬不宁,硝烟四起,而且孩子会变得很没有自我,不快乐。
我们因为相同而相惜,因为相异而成长。”
世界级心理治疗师、美国著名的心理师,家庭治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萨提亚女士在她的书中精辟地写道:人类可以活出最完美的潜能,有能力以各自不同的、更为有效、更多选择的方式来生活,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内在资源,可以享有健康、成功的生活。每个人都有成长的潜力。”
萨提亚女士指出,在家庭关系中,人们应对外界刺激常会有四种固定的行为模式: ·指责型 ·讨好型 ·超理智型 ·打岔型
指责型的眼中只有“我”(自己),讨好型的眼中只有“你”(对方),超理智型的眼中既没有“我”也没有“他”,只有客观的环境。打岔型的人眼中,既没有自己和对方,也无视环境,一味地只想逃避,顾左右而言他。
为人父母,心灵是需要成长的。我们要学会经常自我审视,不断学习以求自我成长,尽量摆脱这些家庭固有的行为模式,面对孩子,发展出理性的行为模式。
心理学家诺尔蒂在《孩子从生活中学到什么》一书中,很好地总结了父母的行为模式以及孩子所置身的环境将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深刻的影响: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们将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宽容中,他们将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中,他们将学会感激; 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同中,他们将学会去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们将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们将拥有目标;如果孩子生活在分享中,他们将学会慷慨; 如果孩子生活在诚实中,他们将学会正直; 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中,他们将学会正义;生活在友爱和体贴中, 他们将学会尊重;生活在安全中他们将学会信赖自己和他人;生活在友善中他们将知道世界是居住的土。
精神:自己与整个世界的关系。(人生的根本目的与意义)
身份:自己以什么身份去实现人生的意义。(我是谁,我要怎样过我这一生)
信念/价值观:配合这个身份,应该有怎样的信念和价值观。(为什么做,有什么意义)
能力:我可以有哪些不同的选择?我掌握和需要哪些能力?
行为:在环境中我们的运作。(做什么,不做什么,有没有做)
环境:外界条件、资源和障碍。(时,地。其他人,其他事物)
处理事情和问题,我们称之为思考逻辑层级
我们的大脑有六个不同层次
思想的王国里,有着身份、信念、价值观这些子民。
我们忽视人文教育,只重视能力、知识,这实际上是忽视了价值观和信念建设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
纪伯伦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
他们是对生命本身充满渴望的女儿,
他们是经由你来到这个世界,
但不是出自于你,
虽然他们和你在一起,
但他们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
但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他们的身体居住在你的屋子里,
但是他们的灵魂却不是,
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住在明日之屋,
甚至在梦中你也无法前去探访。
你可以尽力使自己变得像他们,
但是尽力不要使他们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倒流, 也不会驻足在昨日!
信念是什么?信念是知道,但不仅仅是知道,还是相信,是身体的每个细胞都相信。信念是最强有力的思想。
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光有价值观而无信念,那他的价值观就很难实现。是信念的力量,使人们的精神有了寄托,行动也有了意义,也使生命体燃烧出勇气和希望。 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尝试去怀疑你的信念,你就会慢慢地瓦解你的信念。
当孩子面对缺点或错误、面对不良习惯时,当他缺少改变的勇气、怀疑改变的效果时,我们应该及时告诉他—— 改变是可能的,就算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还是可能的。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足够多的内部资源,得以成功应对外部世界而成长。
面对环境,我们有许多选择,我们应当做出适当的回应,而不是被动的反应。
我们不能改变外在的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 不能改变我的面容,但可以展示笑容。
当孩子不懂如何做抉择、逃避责任时,我们应该告诉他—— 成长的目标是个人可以为自己做出选择,成熟的标志是他可以为自己做出选择并负起责任。
当孩子沉湎于过去的失误、失败,追悔莫及不能振作时,我们应该告诉他—— 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已发生的事件,但可以改变那些事件对我们的影响。欣赏并接纳过去,可以增加我们支配现在的能力。
当讲道理行不通的时候,不妨试试给孩子讲故事。
没有问题,只有机会,因为凡事都是为最好的而准备的!
这里要点出一个前提,坏的状况是为好事情而准备的,前提是你相信这一切,然后去等待、信任、接纳、改善。
上帝关了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所以,任何时候都没有理由沮丧、绝望。 过去所发生的事实是没办法改变的,但可以改变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