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诗歌的意象——月与水
21中文1黄娟
摘要:意象是诗歌中描绘的具体形象,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创造意象并借助意象抒发思想感情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方法。诗歌中的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和生命。水与月在李白的诗歌中充当了极为重要的成分。在李白笔下的水千姿百态,可以是奔流狂放、一泻千里;也可以是无尽忧愁,叙尽情谊;总之,或许我们想得到的水的形态,在他的诗中都能找到。除了水,月这个意象对于李白来说更多的是“知己”一般的朋友。与“月”对酌,共舞,叙尽心中万份情。
关键词:李白;诗歌;意象;水;月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这样的时代中李白的诗歌以其雄伟壮阔,飘逸自然,独具一格而巍然矗立。李白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所写。在李白诗歌的意象中水与月出现的次数极多。据统计月这个意象出现达到341首。而关于水的则多的难以统计。
一、无形无态却千姿百态的水
流水寄情亦托理。以流水寄寓诗人的情感,自古有之,李白在寄托离情时用那深不见底的水来表达对朋友的依依不舍,表达情谊之深。例如在《赠汪伦》中,李白感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水”这个意象在古代诗歌中大多数表现的是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但是李白偏偏在这首诗歌中用潭水来表现与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不仅让人有新奇之意,而且借助“千尺深”的潭水,让我们也轻而易举地体会到了诗人与汪伦之间情谊的深厚。李白笔下的水,在这里的是情感的寄托、对比。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于“愁”这个字的书写穷尽笔墨,而对于李白蹉跎岁月,不得重用,消不尽的愁绪。李白直把流水与情相对,例如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把愁比喻成水是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谢朓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产生联想,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继而造就了这样一个生动、极易产生共鸣的诗句。李白笔下的水,在这里的是情感的宣泄和忧愁。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狂放无羁的气概倾注诗间,挥洒自如的情感是李白才情的体现。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中百代光阴之过客,如奔腾的千军万马般铺面而来,这里的“水”是豪放不羁却又富有情感的惋惜之水。畅游中国历代之诗歌,把人生易老、怀才不遇的心情写得这样酣畅淋漓的实为难见。这里的水,是别于清丽婉转的一般水的常态的。
总之,狂放的李白、壮志豪情的李白、依依别情的李白……有多少样的李白就有多少种不一样的水。
二、与月为友的李白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两首诗可以说深深的刻在了中国人的文学积累中。李白留世的一千余首诗歌中,有月出现的就有300余首,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李白对明月的喜爱,可见一斑。
李白用离奇的想象、浪漫多变的诗歌语言将九天之明月拉近人的身边,使无情之月有情化,给人极其亲近之感。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及《月下独酌•其一》中“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这两首诗中明月似乎变得人性化,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诗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好像在他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诗人一往情深。把月写得如一起嬉戏的玩伴一般。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托月寄情,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到那夜郎远荒凉所在。这里的诗人把明月看做忠实的朋友一样寄托情思,也是他把月看做朋友的体现。